正文 第31章 曆史生活(3)(2 / 3)

西班牙政府明令要求政治、宗教團體在他們的管區登記注冊。

美國路勘斯安那州第一座油井在阿加底亞·派瑞休的“傑寧田”啟用。

日本黑龍會的內田良平等人發表《日俄開戰論》。

德國魯貝克的社會民主黨員大會反對關稅政策。

暗殺美國的總統馬京利的刺客柯羅哥茲被判處死刑。

在菲律賓反抗軍的襲擊下,48名美國人喪生。

法國強製時速超過30公裏的汽車需按規定注冊。

日本與阿根廷締結恢複邦交條約。

本月俄國完成東清鐵路的建設,11月4日開始營運。1901

10月

由於結社法的限製,許多宗教團體憤而撤離法國。

西太後與光緒帝自西安啟程回北京。

清廷勒令禁止捐官行為。

日本公使林權助與英國外交部長萊姆斯頓正式在倫敦會商英日同盟事官,企圖加強日本對抗俄國的力量。

美國總統羅斯福邀請黑人領袖布克爾·華盛頓訪問白宮,引起各方議論。

巴西人山多士——杜蒙駕駛飛艇,成功地環繞埃菲爾鐵塔一周,獲得獎金10萬法郎。

《紐約時報》舉行50周年社慶。

日本表示俟清帝回京後,天津兵撤,當聯合英、美,責俄撤兵滿洲。如各國意見不一,亦必單獨詰俄,催令撤兵,還東三省地。

第二屆泛美會議在墨西哥市揭幕。

卡米黎·聖薩恩的戲劇《蠻族》首度公演。

英國政府以“鹵莽”及“缺乏軍事紀律”為由,免除市勒將軍的指揮權。

伊士曼柯達公司在美國新澤西州特倫頓市成立,將生產並經銷柯達牌相機與攝影器材。

日本無法在美國募集外債5000萬日幣的消息傳出,其國內股票行情立刻暴跌。

英國殖民大臣約瑟夫·張伯倫為英國在波耳戰爭中實施的政策作辯解。

紐輿良因布克爾·華盛頓訪問白宮一事,發生種族暴動事件,造成34人死亡。

暗殺美國前任總統馬京利的凶手柯羅哥茲被處死。

本月日本內務省為保護糖業而禁止使用含糖精的食品。

法國:一些宗教團體對具有限製性的結社法極為不滿,他們紛紛離開法國。

意大利:宗教大臣下令,教堂不得用於非宗教活動。

中國:皇帝下令禁止在公職行業收買職務。

“哈丁”號輪船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沿海失事;200人和價值25萬美元的黃金獲得搶救。

倫敦:為了加強日本與俄國對峙的地位,日本男爵林開始同英國談判。

羅斯福總統由於邀請黑人領袖布克·T·華盛頓到白宮而引起軒然大波。

比利時國會設立基金會,以救濟失業者。

紐約時報慶祝創刊50周年。

墨西哥城:第二次泛美會議召開。

巴黎:卡米耶·雖一桑的歌劇《野蠻人》初次上演。

倫敦:布勒將軍由於“輕率”和“不遵守軍紀”而被解職。

康涅狄格州,紐默:耶魯大學紀念建校200周年。

英國:約瑟夫·張伯倫為英國在南非集中營對待布爾人的方式進行辯解。

新奧爾良:布克·T·華盛頓對白宮的訪問激起種族騷亂,34人死亡。

紐約:殺害麥金利的凶手利昂·喬爾戈什被處死刑。

南非:博塔的部隊在一次最殘酷的遊擊戰中,在布拉肯拉格特襲擊了英國縱隊。

生:

德國作家貝爾納·萬·布倫坦諾(1964年12月29日卒)。1901

11月

吉爾門博士發現以x光線治療乳癌的新方法。

波蘭波森地區的刊物《普拉卡》呼籲上西裏西亞的波蘭人,振興民族精神。

比利時國王李奧波爾德三世誕生。

卡爾。費雪在柏林的施特洛裏茨發起一項名為“候鳥”的青年運動。

法國小說家安德烈·馬耳魯克斯出生。

法國海軍占領密特裏尼島,以強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賠償1896年法國的損失。

清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北京病逝,享年78歲。

日本在台灣設立20廳。

英國發表白皮書,解釋其在南非采行集中營的政策。

日本最大的國營鋼鐵工廠——農商務省鋼鐵工廠舉行開業儀式。

奧匈帝國德語係的議員在國會上要求非德語係議員,停止防礙議事的舉動。

美英兩國簽訂第二次海約翰——龐斯福特條約。

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火之饑饉》在德國德勒斯登首度公演。

在美國麻州舉行的艾維美式足球錦標賽中,哈佛大學隊以22:0大勝耶魯大學隊,贏得冠軍。

美國肯德基州警察燃燒罷工礦工的營地,並逮捕25人。

意大利成立農業勞工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