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不一樣的老板不一樣的舉止(3 / 3)

希望自己是個“萬事通”,是每個男人都有的心理,但任何事正如俗語說的:“過猶不及”,最好還是避免太極端。

太愛夢想的老板

女人和男人對於戀愛的觀念是完全不同的。女人對戀愛是很理想化的,希望整個過程都充滿羅曼蒂克的氣氛,相反的,男人卻是有“物質化”及“現實化”的傾向。

老板如果是羅曼蒂克的男人,他會在隻有你們兩人說話的時候,編織著美麗的夢境,並常說“要是結了婚的話……”、“有了孩子以後……”等,或在選擇約會場所時也首先考慮到氣氛,總是希望在你可能會喜歡的地方和你碰頭。

起初你會為這是他抓住女人芳心的安排,但終究還是會被那方式所蒙蔽,錯失了看老板真麵貌的機會。

的確,會談夢想和將來的老板,不管怎麼說,他的性情是明朗而快活的,也可證明他對你是敞開心扉的。但是他能不能實現呢?

同樣是夢想,有空想的,也有接近現實的。如是前者,一定有強烈逃避現實的傾向,且幾乎都是沒有實行力的人。他們麵對不能滿足自己欲望的現實社會,會拿夢當“武器”以求適應。但是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他去實行的可能,就大大的提高了。

不過,就如剛開始所說的,你對戀愛的感受幾乎都是羅曼蒂克的,所以內容太現實的夢或平實的夢,雖是老板的真心話,但你感覺上還是不太喜愛,於是就會想:“這個人既無夢想,又不羅曼蒂克”而感到失望,甚至戀情的熱度都會冷卻下來。但是你別忘了,要想生存,重要的不是光作百萬富翁的白日夢就夠了,而應老老實實的去麵對現實。

對任何人都沉默寡言的老板

話不多的老板有兩種情況,可分成不管對象是誰都沉默寡言的一種,以及會因對象不同時而愛說話,時而寡言的一種。後者中較常見的是,一在女性麵前就開不了口的男人。

與其說這是性格使然,倒不如說是生長環境的影響要來得更恰當。簡言之,就是不習慣或很少有和女性說話的經驗,其結果就是太擔心異性的評價,而變成不敢說話;還有的是自幼被“男人是不輕易在女人麵前說話”的錯誤觀念所左右的人,認為寡言就是“有男性魅力”的一種表現。不管怎樣,這種老板隻要習慣了以後,就能和普通人一樣的應對。

沉默寡言的老板是無法從外表上看出來的,隻能說其性格較女性化而已。當然這裏所說的“女性化”,不是純指姿態外貌,而是指對事情的想法、活力、感情等心理方麵的因素。

約會時,常邀你看文藝愛情片的老板

兩人在互相不了解的階段,電影院可以加深親切感,也能大幅縮短心理上的距離,因此電影是最適合不過了。況且看的若是文藝愛情片那就更有效了,因為由影片中能共享一個類似的戀愛體驗,所以交往也能更加深入,這就是邀約你看電影的老板的心理吧!

男人在下意識中了解到這種電影院所特有的效果,所以約會看電影才會一直不變的,居約會節目中的第一位吧!

但特別愛好電影的暫且不說,而約會變成光是看電影就值得注意了。尤其是每次都是老板來邀你去看些文藝愛情片的話,那了大概是缺乏能力吧!特別是實行力的欠缺。當然裏麵說不定也有人會遵循老式作風的約會節目,吃完飯去看電影。這樣的老板不太懂得怎麼對待女性,以為大概隻要讓她看個文藝愛情片就夠了吧!

不管你們交往有多深,卻隻是邀請你看文藝愛情片的老板,對你是沒有自信心的,而且一定也無法弄清楚他的心情。

他不知道對方有多愛自己。總覺得兩人之間還有著距離,但又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彌補那段距離,因此就變成老是邀你去看文藝愛情片。他從那部電影中看到自己,想那樣做、這樣做的種種行為都在電影裏實現,就這樣他得到了補償性的滿足,但到頭來他還是無法展開對你的進一步行動,因此說不定會造成你焦急的等待,他卻老是無法進入情況的結局。

婚前態度大轉變的老板

如果結婚對老板來說,是“懶得大費周章的儀式”,但是,而你卻認為結婚是一生中的大事,儀式要隆重。與你相比的話,老板多半是想從公司裏或學生時代所交往的異性朋友中挑個女人,簡單的結個婚就好。

這樣的老板如果即使有了很適合的結婚對象,但如沒有人帶頭的話,也會遲遲下不了決定。

如果老板對於結婚總是設法推托,一旦籠罩在結婚的氣氛下,卻又趕著“一窩蜂去結婚”,但也不能因為這樣,就表示老板沒有責任感。

在他的心裏,戀愛和結婚是區別的,他不會把戀愛和結婚聯想在一起。所以才會演變成“一窩蜂去結婚”,他認為結婚隻不過是一個結果而已。這一點和女人把結婚當做“目標”來追求,在想法上是有相當差異的。

舉個明顯的例子,有些男人也不管自己是否已有未婚妻,還是想要找其他更好的女人(最近好像也有女性如此),一方麵和未婚妻來往,另方麵還要在別處“努力”地發展其他戀情。

像這樣的行為,或許會讓人覺得和上述那種“懶惰”的態度互相矛盾,但隻要了解到結婚對男人而言,並非“目標”而是“結果”的話,那就不會覺得奇怪了。男人即使在結婚之際,仍然會在內心深處感歎到:“難道從此我就要眼這女人度過一生?”

這句話期間男人麵對即將落幕的這場“遊戲”(其實是男人自導自演的),所發出的感慨。

這句:“難道從此我就要跟這女人度過一生?”是一種死了心,同時也是決心的表現。男人從決定結婚的瞬間開始,就會沉浸在喜悅和美夢中,而被忍不住的衝動所支配。

責任感強的老板一定不會仔細思考,今後的生活要怎麼過?家要如何布置?要規劃什麼樣的前途與目標等,因而深刻地感受到結婚是一種責任。老板愈是認真,這種責任感就愈強,並感受到責任的壓力,並因而也更感受到會被婚姻拘束。和這樣有責任感的男人相比,不少男人會因考慮是結婚,或是繼續維持現在這樣的“輕鬆”關係而苦惱不已。

女人結婚後的生活圈子都很窄,話題總離不開家居生活的細節,而男人就沒有那樣的甜蜜心情了,而是非常務實的。男人的本性是一旦決定結婚之後,他就不屑再說像戀愛時的那種甜言蜜語。

從女性的觀點來看,這就是所謂的“男人的態度立刻轉變了吧!”然而,這種男人是健康正常的,也是責任感強的人。

記住“他是我自己選擇的”

在要過實際的婚姻生活前就分手的人,大概是因為在結婚之前,發生了很大的的歧見吧!

其實原因多半出在女方。譬如有的女性,不是對男方抱著過多的期待,就是太過於輕蔑男方,終至婚姻破裂,這種女性對男性的看法大都不夠公正。

男女雙方對於婚姻的決定性差異,可以說是在於對婚姻的看法與期待不同,女人抱了太多的幻想,男人卻是真正思考事情。這個差異愈大,也就愈結不成婚,即使勉強結合,將來也會以離婚收場,這似乎也促成了“不幸”的原因。

結婚本來就是最原始的本能,絕不是什麼高級的享受。女人卻不管那些,隻想結了婚就可以改變男人:訂婚後,一有不合己意的地方,就想要勉強的把它更改過來。殊不知照著自己單方麵的價值標準,來要求對方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男人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改變得了的。

女人期望自己幸福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這也的解是很重要。可是如果隻是一味地要求,並期待對方努力改變的話,那麼女方反而會有種“失落”或“不幸”的感覺。

所以,你要培養觀察現在與你交往的老板的眼光,具備看透其真心的能力。選擇丈夫之前,最重要的莫過於先把自己的喜好、價值觀、希望的外在條件等基本要求列出來。

別忘了一個事實,丈夫是你挑的,不管他將來變成什麼樣子,也都是你的抉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