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暴風驟雨——改變世界格局的政治革命(4)(1 / 2)

推動世界的進步:尼德蘭革命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尼德蘭革命,世界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1566~1609)。“尼德蘭”意為低地,指中世紀歐洲西北部的曆史地區(今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的東北部),由17個省組成,其中北部各省有:荷蘭、澤蘭、弗裏斯蘭等,南部各省有:佛蘭德、盧森堡、阿圖瓦等。該地區於1556年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所統治。自16世紀以來,尼德蘭城鄉資本主義有相當發展。北方以荷蘭、澤蘭兩省的工商業最為發達,毛織業、麻織業、造船業極負盛名,航海業和漁業的水平相當高。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出現大規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場。農村中的大部土地掌握在大富商手中。北方諸省在經濟上與西班牙聯係很少。南方諸省的手工工場也有廣泛發展。在農村,資本主義農場的經營形式也出現了。安特衛普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但南方諸省在經濟上與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密切聯係。經濟的發展引起階級關係的變化。北方的貴族階級逐漸與資產階級接近,變為新貴族。市民階級也在急劇分化。西班牙統治者查理一世和腓力二世及其控製的天主教會推行專製主義,任意破壞尼德蘭各省區和城市的特權,勒索大量捐稅;設立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新教徒。這一政策嚴重地束縛了尼德蘭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劇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16世紀60年代初,加爾文宗新教徒多次舉行反對天主教會的武裝暴動。1565年荷蘭省督威廉一世(奧倫治的)組織“貴族同盟”,次年4月向西班牙駐尼德蘭總督瑪格麗特呈遞請願書,提出停止宗教裁判所的活動等項要求。這說明新貴族和資產階級再也無法忍受西班牙的統治。尼德蘭革命形勢成熟。

1566年8月爆發反對天主教會的聖像破壞運動。同年10月參加起義者達數萬人。後由於資產階級和貴族同盟的動搖、妥協,1657年春運動遭鎮壓。同年8月,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派阿爾法為尼德蘭總督。阿爾發設“調查騷亂委員會”,血腥鎮壓尼德蘭革命者,並推行新的稅製。尼德蘭人民在南方密林中,組成“森林乞丐”遊擊隊;在北方沿海,組成“海上乞丐”遊擊隊,英勇反抗西班牙的暴政。

1572年北方各省舉行大起義,解放了荷蘭、澤蘭兩省的大部。同年8月威廉一世(奧倫治的)被推為北方各省執政。南方革命形勢也日趨高漲。1576年9月4日布魯塞爾爆發起義,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機構。1576年11月8日,南北各省代表締結《根特協定》,恢複南北統一,共同反對西班牙的統治。懾於革命的不斷深入,在西班牙增兵的情況下,西南幾省貴族於1579年1月23日結成阿拉斯同盟,宣布承認腓力二世對尼德蘭的主權,天主教神聖不可侵犯。北方7省和南方部分城市為對抗西南幾省貴族的背叛,於同年1月6日結成烏得勒支同盟,規定建立統一的軍隊,采取統一的稅率、幣製和度量衡製,製定共同的軍事、外交政策。同盟促使北方7省完全擺脫西班牙的統治,為聯省共和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組成的三級會議宣布廢黜腓力二世,正式成立聯省共和國。由於荷蘭省在聯省中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最重要,因此亦稱荷蘭共和國。簡稱荷蘭。隨後,荷蘭在軍事和外交上取得反西班牙鬥爭的勝利。1609年1月9日,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被迫與荷蘭簽訂《十二年停戰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尼德蘭革命在北方獲得完全勝利。

這場革命以加爾文教為旗幟,以城市平民為鬥爭的主力,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蘭的專製統治,在歐洲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資本主義在尼德蘭北部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學成治國:彼得大帝大刀闊斧的改革

彼得於1672年生於莫斯科。他是沙皇亞曆克西斯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爾·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亞曆克西斯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鬥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公主(《鹿鼎記》中蘇菲亞公主的原型)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攝政王位。從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穩固。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麵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製──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