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曆史上的戰爭——是福還是禍?(2)(1 / 3)

第二階段(從七世紀末至八世紀三十年代),阿拉伯人加強了自己的軍隊以後,繼續征討外高加索、中亞細亞、伊朗東部和小亞細亞,甚至達於歐洲邊界。696至698年,阿拉伯軍據有整個馬格裏布,於709年前後進抵大西洋東岸。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奉伊斯蘭教的柏柏爾人組成的部隊,被派到比利牛斯半島,以便深入偵察西哥特王國領土。西哥特人在軍事上軟弱無力,國中內訌不止以及社會矛盾及宗教矛盾,這支部隊遂占領了比利牛斯半島上的大片土地。712年,阿拉伯主力在此登陸,阿拉伯在半島上大部分地區直至托萊多以北的山區建立了統治。據史書記載阿拉伯曾襲擊過高盧南部地區。732年10月4日,在普瓦蒂埃附近,阿拉伯軍隊同查理·馬特統率的法蘭克軍隊舉行會戰,結果敗於法蘭克人(參見普瓦蒂埃戰役)。由於當地居民頑強不屈的抵抗,阿拉伯在西班牙駐軍內部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八世紀中期爆發的農民起義,迫使阿拉伯退出高盧,暫時停止向歐洲的進軍。

阿拉伯人多次侵入拜占庭的小亞細亞領地。他們曾經到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馬爾馬拉海,兩次包圍君士坦丁堡(673—677年和717年),但未能占領這個地方。阿拉伯人於741年在阿克裏昂大戰中被拜占庭軍隊數次擊敗,已經不再企圖征服小亞細亞,但是仍然不斷襲擊,奪取戰利品和俘虜。八世紀初,阿拉伯人完全占領外高加索,以高加索山脈至傑爾賓特城為哈裏發國的北部邊界。

705—715年,阿拉伯人侵入阿姆河以北地區——花拉子模和費爾幹納,以及阿富汗部分領土,其中包括喀布爾。阿拉伯人力圖占領中亞細亞各地,便同懷有同樣企圖的突厥族遊牧部和中國人進行鬥爭。經過連續作戰,阿拉伯軍隊戰勝中國軍隊及其同盟者,鞏固了哈裏發在中亞細亞的統治。712年,阿拉伯人侵入印度(印度河下遊地區)。他們的軍隊不超過6000人,然而他們的圍城和攻城技術裝備——擲石器和鑿城器很完善,這些器械可拆卸,用駱駝運送。阿拉伯人連續擊敗印度人以後,將穆爾坦以北的印度河穀地並入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的對外征服,加速了阿拉伯社會封建化的進程,建立了以哈裏發國為首的、神權專製的封建中央集權製國家。由於阿拉伯的征戰,阿拉伯的宗教——伊斯蘭教,在各個被征服國家得到了傳播;其對歐洲的侵略。造成了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直接對立。兩者間的對抗延續了1000多年。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矛盾衝突。

十字軍遠征:強行加強東西方的交流

十字軍東征(The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發生的九次宗教性軍事行動的總稱,是由西歐基督教(天主教)國家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戰爭。由於羅馬天主教聖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十字軍東征大多數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主要的目的是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東征期間,教會授予每一個戰士十字架,組成的軍隊稱為十字軍。十字軍東征一般被認為是天主教的暴行,到近代,天主教巳承認十字軍東征造成了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仇恨和敵對,是使教會聲譽蒙汙的錯誤行為。

西歐商業資本的增長,以及城市和商品貨幣關係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內部的社會經濟分化,並推動統治階級去掠奪經濟發達的近東國家。

十字軍大規模東征(主要是陸路)共進行過八次。第一次十字軍東征(1096—1099),是教皇烏爾班二世於1095年11月26日在克萊蒙(法國)召開的高級宗教會議上宣布的。約有10萬人參加了這次東征。1097年,十字軍由君士妲丁堡附近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占塞爾柱人國都尼凱亞,1098年,又攻占埃德薩和安條克,建立起最初幾個十字軍國家——埃德薩伯國和安條克公國。1099年7月,十字軍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國。十字軍在東方建立的其他國家,均附屬於耶路撒冷王國。城鄉居民多次舉行起義反抗奴役者。為控製十字軍征服的土地和人民,建立了僧侶騎士團:聖殿騎士團(神廟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約翰騎土團)。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147—1149)是在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所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誌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下進行的。1144年塞爾柱突厥人占領埃德薩,是這次東征的起因。德意誌十字軍最先出動,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軍隊擊潰。法國十字軍攻占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1189—1192),是因埃及蘇丹撒拉丁軍隊於1187年在太巴列湖附近戰役中擊潰耶路撒冷王國軍隊並占領耶路撒冷而引起的。這次東征,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巴羅薩·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獅心王理查一世統率下進行的。腓特烈率軍沿第二次東征路線從陸路穿越拜占庭前進。法、英兩國十字軍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進,途中占領西西裏島。各國十字軍之間矛盾重重,此次東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誌十字軍(最初約10萬人)穿越整個小亞細亞,沿途傷亡慘重,巴巴羅薩在橫渡薩列夫河時溺水死亡,其軍隊亦隨之瓦解。腓力占領阿卡港後,於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一定戰果,攻占了塞浦路斯,並建立塞浦路斯王國,1192年又與埃及蘇丹撒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自推羅至雅法沿海的狹長地帶仍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阿卡港實際上成為王國的中心。耶路撒冷仍留在穆斯林手中。與的黎波裏合並的安條克公國則仍掌握在十字軍手中。第四次十字軍東征(1202—1204)是教皇英諾森三世策劃的。十字軍原定東征埃及,但後來改變計劃進軍拜占庭帝國,先後攻陷兩座基督教城:達爾馬提亞的紮達爾(1202)和君士坦丁堡(1204)。十字軍在已瓦解的拜占庭帝國的部分領土上建立起幾個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國家是直到1261年才滅亡的拉丁帝國,它領有巴爾幹半島許多地區和小亞細亞西北部,以及愛琴海和伊奧尼亞海上的一些島嶼。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威尼斯作為意大利最強大的國家壟斷了同東方各國的貿易,並奪取拜占庭許多貿易和軍事要地。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1221)是奧地利大公利奧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國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領奧匈十字軍聯軍對埃及進行的遠征。十字軍在埃及登陸後,攻占達米埃塔特要塞,但被迫同埃及蘇丹簽訂停戰協定並撤離埃及。第六次十字軍東征(1228—1229)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進行。這次東征使基督徒於1229年一度奪回耶路撒冷,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攻占。第七次十字軍東征(1248—1254)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1270),是法國國王聖者路易九世統率下先後對埃及和突尼斯進行的兩次東征,但均遭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