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和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是要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麵都能得到發展,成長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的教育。
素質是人的潛在能力。能力培養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所以,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成為當前教學改革探討的熱門話題。能力包括許多方麵,如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等。本人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思維能力是人的智力核心內容,是人的智力發展水平的一麵鏡子。因而,本人在教學工作中,往往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就此問題從兩個方麵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認識。
1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思維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質之一,是智力的核心。思維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飛躍。通過思維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看到本質。所以,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搞好學習的必備條件。隨著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時的思路就會擴展,視野就會開闊。對一個問題的思考分析,就會從多途徑、多角度、多學科地進行考慮,而不是死鑽牛角尖。
學習的思維拓寬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刻了,探索知識的能力就會得到加強;學生的思維嚴密了,語言表達的能力就會得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活躍了,科學想象力就會得到發揮。因此,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都應該把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備課時,在考慮如何以教材所包含的基本知識為基本內容,采取適當的調控手段使學生達標的同時,還應多考慮如何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更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2如何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其他能力的訓練是密不可分的都必須與傳授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本人在多年《生理學》的教學中,對此作了一些嚐試。
2.1讓學生了解課程的特點,了解正確的學習方法生理學是一門機理性很強的學科,與以形象為主的解剖學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為了盡快實現學生由前期學習的直觀形象為主到生理學習的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一開課,就要向學生指出生理學的特點,讓學生了解必須要用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用發展的、全麵的、辯證的觀點去學習生理學。
2.2善於運用講解法,啟發學生思維講解,是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解時,應力求生動、巧設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誘導學生興致勃勃地去猜想、思索。比如在講“血液凝固內容之前,提出問題當你不小心被針紮破手指時,會有血流出,但很快出血就會停止,這是為什麼?”如此一來,學生將會被你帶入渴求新知識的情緒之中。他們經過思考,有些學生將會以不久前學過的“血小板”的知識來回答I有的學生則會以日常看到的現象少量出血凝結在傷口上一來回答。於是,教師通過總結,順勢把學生思緒引入“血液凝固”的內容之中。
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使講課內容層次分明,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要善於引導學生去思考、去聯想、去理論聯係實際,從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講血型係統的內容時,在分析完這一血型係統的分型之後,向學生提出:“一個健康人是否可將血液任意輸給一個病人?從血型角度,輸血應掌握什麼原則?”這個生活中常碰到的問題,立即緊緊地吸引著學生,引誘著他們去思索、探討,教師則可從“紅細胞凝集”開始逐步將問題展開,一步一步按預定方向引導學生,使學生能逐步逐點地掌握輸血的原則。
2.3使用演示法,引導學生思維簡圖演示法有助於把抽象的邏輯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例如在講述植物性神經末梢的遞質與受體一節時,每講一條神經,就畫出該神經的示意簡圖,其末梢釋放的遞質及效應器上的受體,並用不同的形狀、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遞質和受體。由此,從運動神經、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等個別現象中,分析綜合出“除絕大多數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外其餘的周圍神經末梢均釋放乙酰膽堿”這一規律性結論。
實踐表明,在簡圖演示時,邊講邊畫,既形象又生動,還使學生有思索的時間,便於他們對內容的理解。
2.4注意聯係對比,促進學生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在積累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對有關的知識點進行縱向或橫向的聯係、對比,找出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第一章中討論了“內環境穩態”這個知識點,在第四章的學習中,有~體液因素對心髒的影響及“離體蛙心灌注”實驗,在學習時,要引導學生把先後學過的這些知識聯係起來,在實驗中請同學仔細觀察內環境成分及性質的改變而引起的蛙心舒縮曲線的變化,分析產生這些變化的原因,從而體會到內環境相對恒定的重要性。這樣,通過學生的思考、探索,把這些理論知識的認識引向深入。認識透徹了,記憶也就牢固了。
2.5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目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密切相關。思維內容充實,語言才富有內涵;思維過程嚴密,語言才會有條理;思維鮮明清晰,語言才會層次分明。而在學生回答問題及實驗報告中,常常可見部分同學答題不嚴謹、分析不透徹、語言不連貫甚至前後矛盾,對於這些現象,教師要作認真的分析,找出問題的症結,引導學生運用邏輯推理去解題。同時向學生指出,回答過程也是表現自己語文水平的過程,是自己語言及組織能力的反映。經過反複引導及訓練,絕大多數學生在答題時,語言的組織和運用能力都有明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