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家事國事(1 / 2)

德昭二年正月十六,冊封莊親王世子嫡女為和碩淑嘉公主,理親王嫡女為和碩淑慎公主,撫養宮中。先皇四貝子胤禛守景陵,德妃之烏雅氏一族為守靈家族,遷往遵化馬蘭峪,胤禩親筆撰寫神聖功德碑文,滿漢各一份。建立禦碑亭,宣揚聖祖爺一生功績。

先皇十四子胤禎,不仁不孝不義罪名成立,宗人府十年徒刑。敏芝當然不會放棄這個打擊德妃的好機會。各種閑言碎語,花言巧語,花邊消息,小道消息。把宗人府大牢形容成十八層地獄,把烏雅氏一族在景陵遭受胤禛無理報複的淒慘事實。惹得德妃一會兒哭一會兒怒,一會兒唉聲歎氣。

敏芝吩咐太醫院每天早晚兩次平安脈,湯藥什麼的都要乘熱送進去,所有在壽康宮偏殿服侍的人一律隻會說不會聽,無論德妃說什麼她們都隻當沒聽見,每天恭恭敬敬送藥,恭恭敬敬服侍,就是不跟她說話。誰要是被發現與德妃有半句話的交流,立刻會被帶去填刑司。

德昭二年,定上書房製度,把上書房搬到了毓慶宮裏。另外,鹹安宮官學在皇後的倡議下成為大清的國立文理綜合學院,而原本的國子監則改為文科學院。後兩所學院是未來各省市的進士們進修的地方。

翰林院與文淵閣合並,留守的老翰林要麼被前麵三所官學聘請為客座教授,要麼進文淵閣做編輯。再不然,就發回原籍,送到各省市學台府衙裏。這麼一來,毓慶宮作為皇室成員專門的讀書場所,其接收人群也隨之放寬到在京貝子以上的宗親世子開放,但僅限於未成年的嫡子或長子。

其餘不能被納入毓慶宮體係的滿族男孩,有兩條出路,要麼去豐台大營參加童軍選拔,要麼就是和漢人一樣參加科舉考試。

當然,科舉考試也經行了改革,保留策論,但是取消了八股文的樣式,改為除了詩歌以外的文體都能自由。取消自學人員參考資格,考生必須有在各省學台認證過的公辦或民辦學堂開具的三年以上學籍證明方可參考。到了德昭七年,這一項規定期限延長至六年。

詔令所有原在大清傳教未曾來得及回轉的外籍人氏,讓他們到各地公辦學校開設數學和屋裏課程,承諾五十歲以上的外籍教師教滿五年即可回過,三十到五十歲的教滿十年即可回國。

原八九十三家共有的莊園,更名為國立科技園,受內務府轄製。並將此模式漸漸向全國推廣,農業技術,建築技術,醫藥以及新材料的開發應用漸漸與官府的考評掛鉤、

另外,熱武器及能源開發部在胤俄的秘密主持下悄然開張,原本在內務府庫房內積灰的鳥槍和晚明時候,葡萄牙人帶來的火銃雷火彈(手榴彈)等全部重見天日。豐台大營首先試水重新編組,采用現代軍隊編製,三三製編組。結果一下子編出了一個軍。

敏芝看著胤俄呈上來的本章一個沒忍住,一口茶噴出來:“居然有這麼多!”交泰殿裏一片沉寂。這還不算大內侍衛,胤禩的親兵營,護軍營等。另外,九門提督所轄的巡捕五營(漢人)也不算在裏邊。

這些編製外的雜七雜八加起來少說也有兩個師,敏芝手抖了,不行,這麼多人集中在京城,不是護衛而是累贅了。於是,胤俄接到詔令實行全程淘汰製。多虧當年名動全國的兩江駐軍夏訓的餘威依舊,加上柯安額爾濟時不時地帶人來回巡演。

加上********們早就見識過皇上手下這支強軍的實力,詔令下來之後並沒有像敏芝想象的那樣遭到頑固派的打擊。相反,有了各方麵的大力支持,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北京軍區完成脫脂,剔骨,整編工作。人數減半,除了大內侍衛保留擴編成營以外,取消親兵營,護軍營等建製。

九門提督所轄巡捕五營所編為一營。其餘人馬分散為兩撥,分別由巡城禦史,順天府尹共同轄製。所有這些變更,在德昭五年全部完成。

這期間,固倫儆恪公主下嫁德昭二年探花,白佳氏瀾止。胤禩在京城敕建固倫公主府,等同親王例。先皇二十女封和碩溫雅公主遠嫁巴林。

德昭三年的選秀,富察氏被選定為弘旺嫡妻。葉赫瓜爾佳氏選為弘晢嫡妻後者為康熙朝名臣刑部尚書葉成額的侄孫女。

其他大多配了數字軍團家的小子們,當然,後宮也添了幾個常在,整個過程,皇帝本人都沒有沒有露麵,敏芝也在看過了兒媳婦之後退場,忙別的事情去了。

德昭三年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前朝瘋妃烏雅氏歿了。據說死時眼睛瞪得老大,死不瞑目。太後得報的時候,還陪著掉了幾滴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