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就是與眾不同,狹路相逢勇者勝。
劉季做到了。
他做到這一點的最為直接的後果就是:讓所有的追隨者,佩服至五體投地。
由敬生畏(諸從者日益畏之——《史記》語)。
劉亭長給力也。
這也是劉亭長為我們後世同誌留下的一段美麗佳話:漢高祖斬蛇起義的偉大壯舉。
至此,劉亭長升任劉隊長也——帶了隊伍嘛。
做嫁衣的縣令
當陳勝吳廣轟轟烈烈的時候,劉季的革命隊伍,已經發展為百人有餘。這個時候,在大澤鄉揭竿的陳勝同誌,已經占領了大片土地,而且定國號“張楚”,並自立為王。各地郡縣的很多同誌,也感覺這革命是一件可以轟轟烈烈的偉大事業,紛紛砍掉本縣長官腦殼,以此響應那位揭竿的兵團司令——陳勝。
大秦的天下已經混亂不堪。
就看哪位哥們兒手快,而且膽子夠大。
所謂亂世英雄,多半就是如此養成。
那個時候,沛縣的縣令其實非常的恐慌,他當然害怕沛縣也隱藏著陳勝一樣的革命同誌。如果這樣的同誌也在沛縣鬧上了革命,那麼,他們要砍的第一顆腦袋,多半就是他縣令無疑。同時,英雄的情結和英雄的誘惑,也勾起縣令同誌的豪氣幹雲,腦殼一拍,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響應陳勝。
幹脆先下手為強。
說不準一個不留神,還弄一個沛王當當。
願望總是好的,卻偏偏離現實太遠。
人算不如天算。
令這位異想天開的同誌萬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一決定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他縣令,是劉季。
也因為沛縣縣令的決定,改變了劉季的命運。
嗬嗬,這劉季運氣好,總有人為他作嫁衣裳。
用重慶話說,這運氣來“登”了,門板都擋不住。
原來,老天也給力。
有了反秦的打算,這縣令就與主史蕭何、獄椽曹參商議,這兩位老兄就建議了:你是朝廷官員,就算反秦,老百姓既不敢相信,也不會跟從。不如把那位押送徭役而逃跑的劉亭長召回來,這人在本縣是出了名的無賴加地痞,用他來威懾,老百姓不僅會相信,也不得不跟從。
於是,派殺豬匠樊噲找劉季。
不好意思,胡寧按今天的說法,說樊噲殺豬匠出身,其實他是殺狗的——以屠狗為事(《史記》語)。
讀史到這裏,胡寧就笑了。
樊噲同誌可不知道劉亭長頭上的紫氣,問題的關鍵是,他為什麼一找就準?總是感覺我們偉大的司馬老兒天真到可笑,就算編撰了劉季頭上的紫氣,劉徹董事長要迫害他,包括他的家人,依然是沒得商量的事情,而且,肯定不會滴滴兒的手軟。
司馬老兒的願望,基本上與這位縣令的願望,如出一轍——都是好的,就是離現實太遠。
無論怎樣,樊噲找到了正躲避在山澗湖澤鑽山溝溝的劉隊長。
劉隊長一聽,還有這等好事,自然滿臉開花——笑滴。
說是革命,其實劉季的隊伍就與打家劫舍沒有太大的區別,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強盜。吃了上頓正愁下頓呢,突然就來一大戶,那還不心花怒放?至少,這一百多張嘴巴,有東東可以塞了嘛。即刻帶了他的跟隨,屁顛屁顛奔沛縣而來。
有時候讀《史記》,還真的鬱悶,那老天好似他們劉家開的,每逢掉餡餅,就專往劉季頭上砸。
劉隊長是來了,縣令反悔了。
不僅如此,他還要殺掉蕭何曹參……都是你兩位跟屁蟲,出的餿主意。
嚇得這倆仁兄,不僅腳底板兒抹油,還雙臂給力,連滾帶爬翻城躍牆而奔劉季。
無緣無故,劉季得三員大將輔佐——蕭何曹參樊噲,為大漢立國立下不朽功勳的中流砥柱。
我們N多的領導,其實頭腦還是有那麼一滴滴兒的靈活,分析天下形勢多少也能巴上那麼一點點兒的普普,豪情壯誌是有的,可就是眼力不濟,底氣不足,關鍵時刻不是陽痿,就是反悔。
箭已離弦,還可以收回來嗎?
遇佛殺佛遇妖降妖,縣令關了城門就不能砍他嗎?
劉季向城內射去一支箭。
嗬嗬,這縣令真的不經砍,一支箭,就要了他的腦袋。當然,他不是被這支箭射死的,他是被這支箭所附帶的帛書殺死的。這帛書,其實就是劉季寫的一封信。
唉,這縣令命輕,一封信就要了他的老命。
這信,給力。
在信中,劉隊長首先就為沛縣的父老兄弟分析天下形勢。誰說劉季同誌沒文化?他水平很高嘛。他寫到:天下苦秦久矣(《史記》語)。
第一句,就說到父老兄弟的心坎裏矣。秦始皇同誌的暴政加徭役,老百姓的負擔重得要命不說,還動不動就是挖眼睛削鼻子臉上刺字,來不來就是砍手剁腳砍腦殼……天下百姓,真的苦啊。然後劉季繼續“曰”了:朝廷把老百姓弄在水深火熱之中煎熬,居然還要你們為代表它的縣令守城,豈不冤枉?現天下諸侯群起,反秦烈焰然遍全國,轟轟烈烈,很快就要燒到沛縣。可我們的父老兄弟,竟然還在為暴秦守城,豈不是在為全縣老少盡被屠殺尋找契機?如果,我們大家群起而殺縣令並響應反秦誌士,不就是最好的保全我們沛縣嗎?
沛縣父老還真“沒蓋”,竟然真的就率子弟砍了縣令腦袋,並熱烈歡迎劉隊長包括他那100多位七暈八素的隊伍——入城。
可憐這縣令,害怕腦袋被砍。
結果,還真的就被砍矣。
這哥們兒,預測功能到位,他算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