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郭待封不肯搭把手王子安叫好玩鬥雞 (1)(2 / 3)

鹹亨元年(公元679年)四月,吐蕃攻陷西域十八州,聯合於闐攻陷龜茲城池。

幾十萬吐蕃大軍圍攻西域,唐朝無奈,宣布放棄安西四鎮,退守陝西。同時,讓薛仁貴立刻回朝,以其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以左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總管征,由薛仁貴統領,將兵奪回西域。安排妥當後,薛仁貴開始行動。但有人對這種安排提出了質疑,他非常不滿。

他叫郭待封(愛你的小待封),征高麗的時候和薛仁貴是平級的,現在,那個平頭百姓出身的家夥竟然當了自己的領導。

郭待封不服,他需要發泄。

郭待封是不會當著別人的麵發泄情緒的,他隻會把憤怒發泄在戰場上。可等人們明白什麼叫“隻會把憤怒發泄在戰場上”的時候,大家的眼眶濕潤了。軍隊進發至大非川(青海共和),薛仁貴命令部隊在這個可攻可守的地方修建防禦工事。他要求郭待封屯兵在此,而自己則放下輜重,率領輕騎奔襲。

在河口(青海瑪多),薛仁貴與吐蕃軍相遇,斬首無數。

趁著氣勢正旺,薛仁貴進軍烏海(青海喀拉湖),軍隊得以暫時休整。

然而,遊戲才剛剛開始。

薛仁貴給原地待命的郭待封寫了一封信,讓他趕緊把輜重運來。郭待封得令,拖遝著兩萬兵馬,運著輜重,慢吞吞,以難產的速度行進著。薛仁貴完全沒料到,郭待封竟然會因為不願受自己管理而故意貽誤軍機。等前鋒休整夠了,肚子餓了一整天,薛仁貴才發現,輜重真的是來不了了。

也別來了!

那位曾經攻下安西四鎮的論欽陵,已經率領二十萬大軍圍上來了。

他們不圖別的,殺死薛仁貴,勝過斬首十萬級。可論欽陵首先發現的並不是百戰百勝的薛仁貴,而是在後頭病病怏怏行走的兩萬唐兵。他一聲令下,二十萬吐蕃兵對郭待封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郭待封到底還是見過場麵的人,他支應了幾下,眼見敵不過吐蕃,於是丟盔卸甲,拋棄輜重,落荒而逃。兩萬本來戰鬥力極強的唐兵,在郭待封的率領下,展開了一場逃亡運動。薛仁貴聞訊,立刻退守大非川,做好了防禦工事。

隻是,郭待封把輜重全弄丟了,他這幾千精銳又能把吐蕃二十萬大軍怎麼樣呢?論欽陵笑了笑,清點了自己的人數,除了自己人,還有剛剛俘虜到的唐兵。然後,他又調來另一半部隊,合眾四十萬,遮天蔽日地壓向了大非川。

四十萬大軍對薛仁貴展開了瘋狂的進攻。

血!

血流成河!

人數處於絕對劣勢的唐朝精銳,因沒有任何軍資做後備,竟然被吐蕃殺得全軍覆沒。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薛仁貴與幾位猛士拚死殺出一條血路,回到了郭待封這裏。為了不至於被吐蕃全部殺死,薛仁貴、郭待封、阿史那道真隻能接受吐蕃送來的和約,垂頭喪氣地回朝去了。

大非川之戰,是薛仁貴這一輩子唯一一場失敗的戰鬥。

回朝後,他遭到的是百官的唾沫星子,就連太學生都參與到了指責他們的行列中來,唯有李治,一如既往地把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有一個太學生上書罵李治:“賞是禮之基,罰是刑之本,賞可以讓人用心工作,罰可以讓人少犯錯誤,陛下現在幹的事臣認為不實在。吐蕃本就不是什麼勁敵,但薛仁貴、郭待封二人,奉命出征,不能拿下,也不能趁機反撲,敗軍之後,又不能轉禍為福,還丟盔卸甲,脫身而走。好在政策英明,寬恕了他們罪過,可賞罰就是這麼鬧著玩兒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