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玄煒見狀不妙,又上奏。宋璟緊隨其後道:“張昌宗是被飛書嚇怕的,迫不得已才承認有這一回事。況且謀反是天下的大罪,沒有說承認謀反就可以豁免的。如果張昌宗不依法處理,國安何在?!”
武則天嗬嗬一笑,不好意思地解釋著什麼。
宋璟登時大怒,聲色俱厲地說道:“臣知道張昌宗是陛下所愛,也知道說出這話已經惹禍上身,但義氣在心,雖死無恨!”武則天不高興了,她病怏怏地偏坐在胡床上不肯說話。楊再思生怕宋璟忤逆,咋咋呼呼攆他出去。宋璟看著楊再思,厲聲斥責道:“皇上在此,不勞宰相擅自下令。”
武則天歎了口氣,對楊再思說:“你去,讓張昌宗過來,就讓宋璟審他!”武則天龍體欠安,先下去休息了。張昌宗姍姍來遲,宋璟站在一旁厲聲責問。對話中,忽然有人拿來一封聖旨,大聲唱道:“昌宗煉製丹藥,使朕龍體小康,居功至偉,特赦無罪!”宋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咬牙切齒地說道:“我真後悔一開始沒先把這小子的腦殼敲裂!(不先擊小子腦裂,負此恨矣!)”
此話被人傳給了武則天,武則天怕宋璟真發飆滅了張昌宗,便讓張昌宗親自跑到宋璟家裏謝罪。
張昌宗華麗麗地吃了一回閉門羹。
上聯:天作孽,猶可恕。
下聯:自作孽,不可活。
橫批:男寵誤國!
【神龍政變】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則天病入膏肓。
這個春天,對二張來說,的確是個多事的春天。他們指望女皇病逝之前,把朝政完全把持在自己手中。他們太低估這群身經百戰的大臣了,首先出現的是八十一歲的張柬之,他找到了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
玄武門下,白發蒼蒼的張柬之拜了拜李多祚,表情嚴肅地望著他說:“將軍,你在北門多少年了?”
“三十年了。”
“將軍錦衣玉食,恩寵當代,位極武臣,是誰的恩典,記得嗎?”
“大帝的恩典!”
“將軍既然感激大帝的眷戀,想過要報答一下嗎?哪怕一點點!”
“多祚這條命都是大帝給的,哪怕赴湯蹈火,義不容辭!”
“好!李將軍,大帝之子在東宮,朝政卻被張易之兄弟把持,怕朝不保夕。太子對社稷來說至關重要,將軍報恩,正在今日!”
“如為先帝,多祚任憑相國驅使,天地共鑒,雖死無恨!”
言罷,靺鞨族大將李多祚,像一尊鐵石像一般立在玄武門下,指天為誓。張柬之早有準備,這是二張沒辦法比的。擔任宰相以後,他辦的第一等大事便是提拔幹將,把所有有匡複李唐之誌的大將都提拔成了禁中守衛。
這裏頭,右羽林將軍楊元琰就是一個。
張易之覺察到了什麼。
他們用武攸宜換掉李多祚,這才安心下來。可是,在張柬之麵前,兩個同姓的小孩隻能玩點兒過家家的遊戲,真要幹大事,他們,隻有被玩兒的可能。
不久以後,姚元之從靈武來到了神都。
姚元之,就是姚元崇,幾個月前,他被武則天支走,原因是默啜同誌口口聲聲要捉拿姚元崇,因為這家夥謀反,武則天便讓他到地方先躲一陣子,用字代替名,改名姚元之,到靈武上任。
姚崇很快回到了洛陽。
是時候了,出發!
李顯同學在關鍵時刻,顯現出了鬥雞時刻的優秀心理素質,桓彥範拜見他的時候,把計劃告訴給他,他當即答應。
第二日,張柬之、崔玄煒、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領著左右五百多羽林軍到了玄武門。李多祚、李湛、李同皎三人騎馬到東宮去請李顯,其他人原地待命。隻有這樣,謀事才有正當性和合理性。
可是,我們的李顯嚇趴下了。他躲在屋裏不肯出來,問能不能等幾天。李同皎(安陽王)快被李顯逼瘋了,他看著李顯,指著外頭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今日誅凶豎,複李氏社稷,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不負眾望。”
李顯望著李同皎,“那些奸賊的確該死,可是皇上現在身體不好,你們就不怕讓她老人家擔驚受怕嗎?各位請回吧,咱從長計議!”一旁的李湛,見李顯扶不上牆,憤怒地說:“諸位將相不顧家族生死,來到這裏匡複社稷,殿下怎麼能說出這種話!殿下陷將相於不仁不義的境地,臣請殿下自己出來解決!”李顯望了望眾人,從他們的眼神中,他覺得好像有點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