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被譽為“寶島明珠”,它宛如一個巨大的碧玉盤鑲嵌在寶島台灣的群山之中。清碧的湖山、蒼翠的山巒、迷蒙的月夜、唱晚的漁舟……日月潭的處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讓人無限留連。
日月潭位於南投縣魚池鄉水社村,是台灣唯一的天然湖,由玉山和阿裏山之間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日月潭中有一座小島,遠望好像浮在水麵上的一顆珠子,所以被稱為珠子嶼,也叫做光華島。以光華島為界,北半湖狀如一輪圓月,南半球形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是台灣最著名的高山湖泊。四周群山環抱,層巒疊嶂,潭水澄碧清幽,又有明珠一樣的光華島點綴其間,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每當夕陽西下,新月東升之際,日光月影相映成趣,充滿了詩情畫意。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淩空水自閑”。幾百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諸勝之冠,馳名於五洲四海。
相傳日月潭的發現要歸功於一隻神鹿:300多年前,一個高山部落的人們打獵時發現一隻體型巨大的白鹿,於是尾隨追蹤。他們追了三天三夜,依然沒有找到白鹿的蹤影。第四天,他們越過山林,突然發現在千峰萬嶺的重重圍擁之中,一派澄碧的湖水正在晴日下靜靜地閃耀著寶藍色的光芒。湖泊的周圍水足土沃,森林茂密,宜耕宜獵,於是他們決定把整個部落遷居到此地。後來,日月潭周圍就成了曹族人的聚居地。
日月潭的氣候溫暖宜人,植被種類很豐富,這裏擁有全台灣種類最多的蕨類植物。因為溫度適宜,陽光充沛,這些蕨類植物大多長得粗大肥壯,比如高大的筆筒樹、珍貴的台灣桫欏以及可以入藥的芒萁等。
除了優美的自然風光,日月潭四周的群山還有多處名勝古跡,如文武廟、玄光寺、涵碧樓等。文武廟位於日月潭北麵的山腰上,依山而築,廟門兩側有“崇文”“重武”的盈題,文廟祭祀孔子,武廟祭祀關公。日月潭附近的德化社,是曹族人聚居的村落,現已建為山地文化村。每年中秋圓月當空時,高山族的青年男女便扛著又長又粗的竹竿,帶著彩球,來到日月潭邊跳起古老的民間舞蹈。舞蹈中有把太陽和月亮頂上天空的動作,意味著太陽和月亮永遠照耀著日月潭,日月潭永遠享有日月的光輝。
知識鏈接:日月潭中的光華島也叫做拉魯島,在不同的年代和背景中,它還有其他幾種不同的稱呼:日本人稱為“玉島”;潭邊的閩籍漢人稱為“珠仔山”;清朝文獻稱“珠嶼”、“珠山”等。因為日月潭的原始主人邵族以“拉魯”為名,所以就把他們居住的小島稱為“拉魯”。直到現在,邵族人依然相信他們的最高祖靈就是居住在拉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