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涯海角(1 / 1)

碧海金沙,煙波浩瀚;椰林婆娑,帆影點點。大自然是如此慷慨,把人間的一切美好景物都賜予了人間仙境--天涯海角。“天涯”和“海角”兩塊巨石巍然屹立於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

天涯海角是海南省最著名的風景區。從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千米,到達了馬嶺山下,便可一覽“天涯海角”的英姿。一來到這裏,赫然入目的便是沙灘上那一對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長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兩石分別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樣,意為天之邊緣,海之盡頭,“天涯海角”由此得名。

三亞的曆史,源遠流長。早在秦朝時,秦始皇下令設南方三郡,三亞便是其中之一,當時被稱為“象郡”,後稱“崖州”。那時候的三亞是“飛鳥尚需半年程”的蠻荒之地,向來是曆代君王貶謫罪臣的去處。被貶來此處的官吏與文人,但見滄海茫茫,無邊無際,難免悲從中來,望洋興歎。無數的騷人墨客在此處留下了他們的遺跡,傾吐著他們的顛沛流離與悲慘命運。唐朝宰相李德裕感慨此處“一去一萬裏,千之千不還”;宋朝名臣胡詮哀歎“區區萬裏天涯路,野草若煙正斷魂”。大文豪蘇軾也曾被貶戍至此,至今仍有“懷蘇亭”古跡留在天涯海角作為曆史的見證。前人的坎坷經曆,曆代文人墨客的抒感發議,使“天涯海角”充滿了神秘色彩。

天涯海角並不是我國領土的邊緣,為什麼古人把這裏定為天之涯、海之角呢?據曆史學家考證,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於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誌。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上書“海判南天”四個大字,由此“海判南天”成為天涯海角遊覽區內最早的石刻。據記載,“天涯”題刻,是清代雍正年間崖州知府程哲所書。

在天涯海角還有一處非常知名的人文景觀--“南天一柱”,它也是一座摩崖石刻,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範雲梯所書。關於“南天一柱”的來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惡浪滔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民指航打魚。王母娘娘知道後勃然大怒,立即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兩位仙女不肯,便化為雙峰石守衛在海邊。王母娘娘下令將她們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海天景區是天涯海角最知名的自然景觀。這裏到處都是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豔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盡顯嫵媚,呈現出濃濃的熱帶風情;漫步在海邊,海浪長年累月地衝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於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台望遠,但見水天一色、寧謐多姿,讓人頓覺心胸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