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中國電影:經濟寒流中的暖風(2)(2 / 3)

問: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讓農民群眾看到看好電影是近年來廣電總局一直在大力推進的重點工作,也是廣播影視係統的一項惠民工程、陽光工程。據我所知,實施惠民工程的一個難點就是要保證工程的連續性、長期性。請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廣電總局如何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電影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答:為做好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農村電影放映工作,近年來,廣電總局按照中央要求,在實踐中貫徹落實了“市場運作、企業經營、政府購買、群眾受惠”的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新思路,實現了市場運作與政府推動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解決農村電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按照這一思路,廣電總局對農村電影放映體製進行全麵改革,將農村電影放映的政府投入方式從專項資助轉到購買公益服務;將農村電影放映的運營體製從單一的國有發行公司轉到股份製的、發行放映一體化的院線公司新體製新主體;將農村電影放映的技術體係從膠片放映轉到數字傳輸放映新體係。農村電影改革發展的新思路,為農村電影發展指明了方向,帶來了農村電影發行放映的巨大變化。2008年農村數字電影放映達228萬場,加上16毫米膠片放映地方上報的場次,總數達到了715萬場,觀眾達16億多人次,受到了廣大農村群眾的普遍歡迎,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電影發展道路。

問: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新思路對農村電影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答:“企業經營、市場運作、政府購買、農民受惠”的農村電影改革發展新思路,從根本上破除了長期以來困擾農村電影發展的觀念桎梏,明確了農村電影發展既不能單純靠政府大包大攬,也不能單純靠市場自由發育,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村電影如何發展的方向性問題,強化了政府在培育市場和公共服務中的主體地位和購買方式,強化了企業在市場運作和發行放映中的主體作用和經營方式,對於推動農村電影的觀念創新、科技創新、體製機製創新、經營管理創新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新思路是文化體製改革和文化建設理論的一大創新,體現了中央對於新形勢下農村電影改革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改革創新的本質要求,體現了電影事業和產業雙重屬性的辯證統一、市場運作和公益服務兩個規律的辯證統一、企業經營和政府購買兩個主體的協調統一。

問:我注意到,新思路提出的是“政府購買”,而不是政府直接實施。這是新思路的一大亮點。請問“政府購買”是如何實現的?政府購買需要以財政作保障,這個財政保障機製如何建立?

答:“政府購買、群眾受惠”明確了政府在公共服務體係建設中的責任主體地位。政府采取“養事不養人”的方式,以購買公益版權、場次補貼和部分設備的形式,向農民群眾提供免費放映的公共服務,實現每個村每個月看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按照這種方式,誰的設備好、誰的服務好、誰的價格便宜,政府就采購誰的,就與誰簽訂放映合同,不搞壟斷,極大地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為建立農村電影的財政保障機製,廣電總局明確提出要把農村電影工作納入當地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新農村建設和“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考核幹部的內容等“五個納入”的工作要求。同時,廣電總局會同發改委、財政部、文化部製定了《“十一五”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規劃》,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將在“十一五”期間總計投入10多億元,地方財政按照東中西部進行自籌或配套,用於購買公益放映場次補貼和部分數字放映設備。目前,中央財政保障機製已初步建立,2008年財政部投入的場次補貼3.3億元已下發到各省,發改委資助的2億元數字設備已完成生產,陸續集成下發到各地,地方各級財政也加大了投入力度,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