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父母的遺憾與追求(1 / 2)

認幹親在海州風俗來,是件很正式也很隆重的事情。

隻有關係極好的朋友之間,亦或者遇到非常喜歡的晚輩時,才會認下一門幹親,而且這幹親認了之後,基本上會維係一輩子的。

80後、90後長大之後,對這種幹親關係處理的相對隨意了許多,有時候孩子還沒生下來,就已經給他找了一堆幹爹幹媽,可是,在上世紀的海州,極少會出現一個孩子有好幾個幹爹幹媽,亦或者一個成人有幾個幹兒子或者幹女兒的事情,一般來,一個孩子隻有一個幹爹和幹媽,一個長輩也最多隻有一個幹兒子或者幹女兒,老一輩的人非常注重這一層關係,某種程度上,比西方的教父還重要得多。

海州人重承諾,不隻是幹親非常正式而且重視,就算是朋友之間的把兄弟,也不是隨隨便便就結拜的,不但感情要到位,而且還要重承諾、講規矩,把兄弟的父母、爺奶若是去世,按照規矩,把兄弟都要戴孝,而是戴重孝,不像十幾年後,十三四歲的孩子都有幾十上百號把兄弟,但拜的隨意,相處的也很隨意,十年後還保持聯係的,能有一兩個就不錯了。

李牧和李紫薇一起回家的時候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媽媽和爸爸沒想到李牧提前回家,於是趕緊開始張羅晚飯,接完李牧的電話,李媽忽然有些緊張,問李爸:“你紫薇要是不樂意怎麼辦?”

李爸:“應該不會吧。”

李媽:“我也不知道,就是心底有些沒底,咱們之前也從來沒認過幹閨女,也不知道人家紫薇老家都是什麼規矩。”

李爸笑道:“隻要人家姑娘答應,咱就按人家家裏那邊的規矩來,再這事兒人家姑娘也未必敢直接答應,八成是要跟父母商量一下的。”

李媽點點頭,:“紫薇爸媽還都是挺好的人,一看兩口子就是標準的知識分子,好像都是教師吧?”

“紫薇媽媽是教師,已經退休了,爸爸是他們當地教育局的官員,不過早些年倒是人民教師來的,後來調到教委工作,上次見麵聽紫薇她爸爸起來,他好像也要退了。”

過年的時候,李紫薇作為李牧的貼身助理,一直跟著李牧,為了也讓她跟家裏人團圓,李牧特地邀請她的父母到海州過年,李爸李媽和李紫薇的爸媽有過幾的接觸,對兩人的印象很好,對李紫薇的印象更是不錯。

李紫薇出生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早些年文革前最後一批靠真才實學考上大學的大學生,畢業之後兩人都一腔熱血投入教育行業,在教育領域忙碌了半輩子,兩人無論是人品、秉性,還是學識以及談吐都非常好。

李媽笑道:“要是紫薇的父母也答應,咱們兩家六口人找個時間一起吃頓飯,以後咱也是有閨女的人了。”

“正好還都姓李,跟親閨女一樣……”

李媽點點頭:“是啊,都是你們老李家的人。”

李爸點頭一笑,:“沒有兒子之前,你做夢都想要個閨女,要真是個閨女,怕是難有今咱兒子這份成就啊!”

李媽搖搖頭:“要是牧真是個閨女,我可舍不得她這麼打拚,大學畢業就回家考個公務員,有個穩定的工作,嫁人也別遠嫁,這樣還能多陪陪咱們。”

完,李媽又道:“你看現在,你兒子大學還沒畢業,一到晚滿世界跑,再等幾年我怕是一年都見不上他幾回,成就再大,咱們一家三口不還是很難團聚嗎?成就都是做給外人看的,長相守的日子才是一家人最幸福的。”

“你得對。”李爸點點頭,感歎道:“將來啊,什麼都得勸兒子多要幾個孩子!”

……

李牧沒有告訴李紫薇,關於媽媽想認她做幹女兒的意願,但自己心裏卻想了一路。

上輩子,李牧常聽媽媽感歎,羨慕別人有女兒的,尤其羨慕女兒守在身邊的,就算是成家了,每也都能見麵,有了孩子之後,父母還能每幫忙帶帶孩子,老兩口的生活也充實。

不像她,兒子常年在外,一年也就能回去三兩次,而且每次也就幾的時間,匆匆的來,匆匆的走,當媽的還沒稀罕夠,兒子就又走了。

上輩子的生活沒這麼順序,李媽真可謂是辛苦了多半輩子,到老了兒子卻不能守在身邊,對她來實在是難免傷感。

李牧總覺得特別虧欠父母,可是苦於生活和現實,自己也沒能盡到一個好兒子應盡的義務,那時候,李牧每當聽媽媽發燒感冒,心裏就覺得特別過意不去,平時沒能陪伴,有個頭疼腦熱的,也沒法回家照顧,那時候李牧經常幻想,如果自己有個姐姐,或者有個妹妹,能在家守著爸媽,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