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時候,張新明不肯喝酒,他怕班長知道了訓他,後來,在男主人的勸說下,他到底還是喝了。喝了酒,張新明的話就多了起來,跟主人夫婦倆聊了起來,說起他在哨所的生活和種種不習慣。男主人聽了,就寬慰張新明,說有需要幫助的事情可以來找他。他們一邊吃一邊聊,親近得就像是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飯。
吃完飯,張新明就要回哨所了,男主人說怕他再迷路,堅持要送他回去。張新明起先不肯,後來想想,有男主人送他回哨所也好,這樣可以證明他確實完成了任務。萬一班長批評他在男主人家吃了飯、喝了酒,男主人也好為他說句話。
女主人拿來已烘幹的襪子和外套,讓張新明穿上,隻是鞋子還濕得厲害,伸手往裏一摸,冰冰涼涼的。張新明隻得硬著頭皮把腳往裏伸,男主人卻遞來一雙舊軍靴,說道:“穿這雙回去吧,濕鞋子給你裝包裏吧。”
張新明支支吾吾地回道:“這、這是哨所讓、讓我給你們送、送的‘年貨’……”哪有年貨送舊靴子的,張新明說得自己都心虛,男主人卻爽朗地笑道:“穿上吧,鞋子穿舒服了,好趕路。”
回到哨所,班長笑著拍去了張新明身上的雪花,然後衝男主人敬禮,嘴裏喊著:“老班長!”張新明愣住了,眼前的男主人居然是老班長!他心裏可不痛快了:“班長,您怎麼能讓我把雙舊靴子當年貨,往老班長家送呢?”
老班長一聽,“哈哈”大笑,班長也笑了:“這可都是老班長的意思呢!”
原來老班長在職的時候,發現新兵們到部隊的第一個除夕總是特別不習慣,特別想家。老班長夫妻倆無兒無女無牽掛,於是退伍後,就索性把家搬到了離哨所十幾裏遠的地方。每年除夕的時候,夫妻倆就張羅出一頓年夜飯,好讓新兵來家裏過除夕。老班長知道,明著讓新兵來他家吃年夜飯,新兵肯定不好意思,於是就交代班長,在除夕這天,專門派新兵給他家“送年貨”。剛開始幾次,班長總是往包裏塞些小米、醃肉等普通年貨,以表哨所戰士對老班長的慰問。可老班長發現後,每次都把東西又送了回來。他說哨所物資緊張,都得給戰士們留著,他絕不能收。他還發現,每次新兵冒雪來送年貨時,鞋子、襪子都會濕透,於是他幹脆給現任班長下了“命令”:年貨包裏不用放別的,就放一雙合新兵腳碼的舊靴子,可以讓他們回去的時候穿著,暖和些!
弄明白是這麼一回事後,張新明的眼淚“吧嗒吧嗒”直往下掉……
(發稿編輯:丁嫻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