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連忙將背後掛著的野味拿出來給三人分享。看到肉食,兩個小廝露出饞涎的神色,大口朵頤起來,老者也吃了幾口,對莫愁的手藝讚口不絕。就著幹糧,幾人一口氣將野味一掃而光,盡是滿意的神色。
有了一飯的友誼,兩小廝對莫愁親近不少,其中一個介紹道:“我叫靳,他是列,都是老師的書童。”
隨後指著老者道:“老師姓荀名況,乃是當世大儒,名滿天下。乃當今楚國公子春申君最為器重之大臣。”
莫愁頓時噗地將口中的水噴出,眼睛幾乎鼓出眼眶,一下子跳起來,張大嘴巴說不出話來。
見他如此失態,靳、列兩人當即笑出聲來,連老者亦地撫摸著頷下胡須,有些忍俊不禁。
荀子?臥槽,有沒搞錯,怎麼一下子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了?未等從吃驚中恢複過來,萬化之寶所化的拐杖突然微微抖動,傳遞過來一道信息。
根據萬化之寶的探查,一個傳說引起了莫愁的注意,傳言未來的秦相李斯手中握有一絕世珍寶,擁有逆天改命的力量。而殺手當時口口聲聲稱要尋找遺失的時空法寶,又恰巧穿梭到了這個時代……
難道說,她的目標,就是未來的丞相李斯?
想到這裏,莫愁看荀子的目光霎時滿是熾熱。
沒別的,荀子一生教授了許多弟子,但成器的隻有兩個:秦相李斯,和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
按照自己的記憶,荀子在楚國之時,恰好是李斯跟隨他學習的關鍵時期。想找到李斯,跟定了他就對了。
想到此處,莫愁麻利地深深一揖,大聲道:“學生莫愁,為訪賢師,徒步行路萬裏,隻為找到當世大儒。今日得見聖賢,還望老師憐憫,收下我吧!”
荀況動容,從草席上緩緩站起,親手將莫愁扶起,臉上帶著讚賞:“為求學問,甘願風餐野食,萬裏求知。君子可期呀!好,我今日便收下你,期望你數載之後,能於這亂世成就一番功業。”
莫愁大喜,連連稱是。心中也頗有些感慨,想不到意外竟成了古聖人的弟子,不曉得這樣做是否會影響到未來的曆史走向。可是事在眼前,不殺掉殺手,他內心永遠無法釋懷,已經顧不得那麼許多了。
荀況收徒之後,對待莫愁便親切許多,執著莫愁手笑道:“你還有一師兄,是上蔡本地人士,姓李名斯,字通古。極好書篆文,平日無事專愛想一些法術權謀的事情,極失人望。你不要學他。”
莫愁點頭。這一點史書上也曾多次提及,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終究是倡導王道仁政思想的,而李斯卻是法家代表,刑罰律例獎懲嚴苛,理念衝突是必然的事情。
多了莫愁一個半路投靠的學生,四人再次上路。看莫愁一瘸一拐,身上處處淤青,靳、列二人沒有讓他分擔負重的事情。隻是好奇他為什麼受這麼重的傷勢。
莫愁隻說在山中迷路,遇到猛獸,僥幸逃得性命。
有了他人在場,莫愁無法借助萬化之寶趕路,才感覺這身體受傷之重。不到半個小時,額頭已經見汗。
靳、列兩人卻不住催促:“快些快些,天色晚了。若落日前到不了上蔡城中,我們隻能宿在野外了。到時候狼蟲出沒,說不定就被猛獸銜了去。”
正說著,天不逢時,又落起了急雨來。雨勢很急,豆大的雨滴劈頭蓋臉落下來,很快就將官道打濕。
靳列二人急忙從包裹中取出蓑衣給荀況披上,再拿出另外唯一的一件將包裹遮住,剩下的三人隻能冒雨在變得泥濘的路上艱難前行。
雨越下越大,幾乎遮蔽了視線,靳、列二人想暫且到樹下躲避,被莫愁攔下了。正舉步維艱的時候,隻聞馬嘶聲由遠及近,一行數匹從後麵趕至身邊。
馬上有人大聲問道:“可是大儒荀先生?”
靳、列二人急忙稱是,對方大喜,立刻派人將四人接進了馬車之中。
車裏坐著一人,豐神俊朗麵白如玉,形容姿態處處皆流露著強大的自信,見四人上車,急忙對著荀子長揖道:“黃歇接迎先生來遲,令先生淋雨,還望恕罪。”
荀子爽朗笑道:“丞相大人有禮了。在下區區老朽,怎敢勞駕大人親自相迎。”將蓑衣脫下來遞給靳,雖略顯狼狽,表情卻從容淡定,氣度大方。
這就是春申君黃歇?戰國四公子裏下場最慘的那位?莫愁暗暗觀察春申君,腦子裏回憶著關於他的一些曆史記載。
隻記得他死得挺慘,被自己大舅子坑得死不瞑目。其他的想來想去也記不清楚,後悔當初沒好好學習曆史,忍不住拿拳頭打了一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