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
大家好,不是什麼講課,我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關於寫作的一些心德,經驗和體會吧。
每一個進入網文圈子的人,都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大神不是一天成就的,想要進步,絕大部分寫手,都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煉。
對於網絡創作,我也是堅持了很多年,前幾年確實沒什麼收入,現在每年有大量的新寫手加入,但是很多人熬不住,半途而廢了,或者是精力有限等等,網絡創作我的經驗就是堅持,持之以恒。說到努力這個事情,在我看來很多寫手都是沒能熬過沒有收入的階段就放棄了。
之前網絡小說剛剛興起的時候,確實沒什麼收入,完全就是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可以說影視端的輸出把網絡文學推上了巔峰。
4年前,國內抗戰劇市場不好,我的抗戰小說和劇本都賣不出去,價格低。現在趕上這陣風,明年又是建軍90周末,東西全部都高價出手了,如果我期間停止創作,那麼這波的紅利就得不到了,所以還是在於堅持。
當年寫軍文的很多大神,現在都不寫了,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人而已還在創作,於是剩下的都成大神,就這麼簡單。
實際上,我們很多人在寫小說的時候,都希望把自己的影視版權賣出去,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卻根本沒顧忌到影視需要的類型和方向,即便是影視公司選題,也無法入選,其實根本問題就在於創作小說時,是否考慮了影視元素。
根據我的經驗,我與一些大的影視公司的選題大佬們溝通的時候,他們非常願意選擇網絡小說,但是普遍遇到了改編極難的問題,或者改編之後,就根本不是原著了。
(關於影視元素)我在創作的時候,比如軍事,我一般先了解國家、廣電、總政方麵的一些硬性政策,比如主角要三觀正等等,然後進行創作,這樣容易在一大堆的同類作品中被影視公司選中。
影視公司選題有一個基本點,就是政策麵,故事的主脈絡要正,其餘的副線實際上怎麼寫都可以,這樣又不丟掉網絡小說吸引讀者的點,還能最大程度上貼近影視公司選題的幾個要素。
版權衍生是要真正懂得如何寫書之後,才能去考慮的,每一個寫手,都是在這艱險的路途上,奔向光明,行業發展越來越快,市場也變得越來越大,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實際上,網絡小說我是從2003年開始出版繁體的,今年是16年,見證了網絡小說的崛起和發展。
IP概念讓市場火爆起來了,網絡小說十多年的題材,在短短2年內就被消費光了,其實也是給了我們大家一個更大的機會。
中國每年要拍攝幾萬集電視劇,起碼一般以上都來自網絡。
所以我認為網絡文學,網絡小說是非常大有錢途的行業,IP在任何時代都有,二月河老師的康熙王朝,白鹿原、紅高粱,這些小說也是當年的通俗類的小說,也是所謂的IP 。
網絡小說未來肯定麵臨大洗牌,廣電等部門都在指定具體細則,所以我在創作過程中對政策尤為重視,省的寫了上百萬字被和諧掉。
(在創作過程中)除了堅持,還要大量閱讀,我不建議大家總跨類別創作(和閱讀),比如我寫軍事,我看的大部分都是軍事題材的作品,武器的,部隊編製的,等等我所需要的相關方麵的書,你寫曆史,就多看曆史人物傳記等等。
。
關於寫作手法方麵,實際上我不建議大家多看傳統類小說,因為讀者人群不同,我建議大家多看美劇和英劇,嚐試著把強劇情變成帶有畫麵感的文字。
這樣的小說,我在購買題材的時候,都是最優先選擇的,因為有畫麵感,容易改編。
(當我們在創作一個劇情的時候,把這種畫麵感用文字表達)有一個小竅門,最近中有人被爆料抄襲,其實5個老橋段,你完美的融合一下,就是一個全新的橋段了,或者中途在反轉一下,讓讀者總猜不到,他才會一直追著看。
借鑒和抄襲實際上很像一對孿生兄弟,借鑒得巧妙,你就是創新,沒借鑒好就成了抄襲。
美劇和英劇的劇本咱們大多人都沒看過正式格式,大家發現小說往往不如劇好看,其實就在於,作者在寫作的時候沒有考慮影視端的需要。
寫大多數人都清楚的故事或者時代,在其中突出你故事的特別性。
為什麼我們的電視劇辮子戲多,因為90%的人都知道四阿哥是胤禛。
小說也是同樣道理,同類題材,不另辟蹊徑,就會被淹沒。
要麼就是題材做嫁接,都是軍事的,那我就加入些探秘尋寶的,黑科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