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章撥雲見日與終局平定(1 / 1)

戴宗被強行押走,心中又急又怒,卻無力反抗。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遠處傳來一聲厲喝:“住手!你們好大的膽子,竟敢隨意扣押朝廷信使!”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嶽飛帶著幾名親兵匆匆趕來。

嶽飛此前聽聞梁山派戴宗送奏疏進京,心中放心不下,便也隨後趕來。剛到皇宮附近,就聽聞戴宗被指謀反遭扣押。嶽飛深知其中必有奸臣作祟,當下便趕了過來。

那太監見嶽飛到來,心中有些發怵,但仍強裝鎮定道:“嶽將軍,此人攜帶謀反信件,意圖不軌,咱家奉陛下旨意,將其拿下。”

嶽飛冷笑一聲:“奉陛下旨意?我看是你等奸臣的旨意吧!這奏疏乃是梁山宋公明為邊境之事呈給陛下的,何來謀反一說?你等莫要在此顛倒黑白。”

太監還想爭辯,嶽飛卻不再理會他,徑直走向侍衛,說道:“放開他。若有什麼問題,我自會向陛下解釋。”侍衛們見嶽飛態度強硬,又深知他在軍中威望極高,不敢違抗,隻得放開了戴宗。

嶽飛帶著戴宗直奔金鑾殿,此時宋徽宗正在殿中與大臣們商議國事。嶽飛與戴宗徑直闖入,宋徽宗見狀,麵露不悅:“嶽飛,你為何如此莽撞,擅闖金鑾殿?”

嶽飛趕忙跪地,說道:“陛下,臣有緊急之事奏明。這位是梁山宋江派來的信使戴宗,他所攜帶的奏疏被奸人汙蔑為謀反信件,險些被扣押。梁山眾人一心為國,在邊境抗擊金兵,出生入死,卻遭此陷害,還望陛下明察。”

宋徽宗聽後,眉頭緊皺,看向戴宗:“你且將奏疏呈上來。”戴宗趕忙將奏疏呈上,宋徽宗仔細閱讀後,臉色漸漸緩和。奏疏中詳細闡述了梁山眾人在邊境的防禦部署、對金兵的作戰計劃以及對朝廷的忠誠之心。

宋徽宗看完後,將奏疏扔到那些奸臣麵前,怒喝道:“你們看看,這就是你們所說的謀反信件?梁山眾人忠心耿耿,為保衛大宋出生入死,你們卻在朕麵前進讒言,意圖陷害忠良,該當何罪!”

那些奸臣見狀,紛紛跪地求饒:“陛下息怒,臣等也是一時糊塗,聽信了謠言。”宋徽宗冷哼一聲:“哼,若不是嶽飛及時趕到,朕險些又被你們蒙騙。來人,將這些奸臣拖下去,交由大理寺嚴加審訊!”

隨後,宋徽宗對嶽飛和戴宗說道:“此次多虧你們,讓朕看清了這些奸臣的真麵目。朕定會嘉獎梁山眾人與你嶽飛,你們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

嶽飛和戴宗謝恩後,退了出來。戴宗立刻快馬加鞭趕回邊境,將京城的消息告訴宋江等人。宋江等人得知後,心中的巨石終於落地。

經此一事,宋徽宗對梁山眾人更加信任,不僅撥下大量的糧草和物資支持邊境防禦,還下旨晉升宋江、萬斌等梁山將領的官職。梁山眾人感激涕零,更加堅定了保衛大宋邊境的決心。

在梁山眾人和嶽飛的共同努力下,邊境的防禦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他們訓練士兵,修建更堅固的防禦工事,時刻警惕著金國的動向。金國經過上次的大敗,短期內元氣大傷,不敢輕易再犯大宋邊境。邊境地區迎來了一段長久的和平時期,百姓們安居樂業,恢複了往日的繁榮。

梁山眾人在邊境守護多年,與當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們不僅是保衛邊境的英雄,更是百姓心中的依靠。萬斌時常感慨:“我們梁山兄弟一路走來,曆經無數艱險,如今能為國家和百姓做些實事,也算是不枉此生。”

宋江點頭道:“是啊,兄弟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護好這一方土地,讓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多年後,梁山眾人逐漸老去,但他們的英勇事跡在邊境地區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他們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勇敢地挺身而出。至此,梁山眾人在保衛大宋邊境的征程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們的故事,也將永遠銘刻在曆史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