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百家衣與小瘦子(1 / 2)

冬末,春初,年已過。

鄉間的私塾裏,過年剛換的紙窗擋住了空氣中依舊略帶著些許寒冷的微風,正午耀眼的陽光卻是穿過那層微黃的紙窗透了過來,但是因為有著那層紙窗的存在,陽光,變得溫柔而暖和。

案桌前的老先生,搖頭晃腦的念完了那篇詩文中的最後一句,趁著眼前這些端坐在板凳上的小家夥們搖頭晃腦跟著念的功夫,將那本雖然發黃,卻沒有卷角的詩文集卷起,隨著那雙皺巴巴的手,被背在了身後。

看了看門外那棵剛冒新芽的老樹,老樹的影子正朝著門口的方向。老先生知道,該放這些小家夥們回家吃飯了。

待老先生轉回頭時,方才搖頭晃腦的小家夥們已經把剛剛那句詩詞跟著念完了,一個個又一動不動的端坐在板凳上,一雙雙純澈的小眼睛裏卻都不約而同的帶著某種期待之色。

老先生看著這群小家夥,蒼瘦的脖子上,那顆格外凸出的喉結上下動了動。老先生吞了口唾沫,潤了潤喉嚨,輕咳一聲後,緩緩說到:“好了,都回家吃飯去吧,將今日教給你們的詩文回去後好生背誦,明日再來。”

私塾建在村東頭,離著鄉親們所住的地方還是有一段距離的。

老先生當年要建私塾的時候,尚在中年。村裏的老人曾商量著在村的中央留出了一個大屋子,給他做私塾用,說是以後小家夥們來回的時候也方便一些,出了家門走幾步就到了,他卻沒答應。

他說,這可是讀書的事,要有讀書的環境,村裏麵,太鬧。村裏的老人們問他,那你想把教書的地方建到哪?他想了有足足一刻鍾,老人們也等了他有足足一刻鍾,終於,他伸出右手,往東南方一指,說,就那邊,白芝城的方向,我希望以後我教出來的這些小家夥們都能走出咱們這個小山村,去白芝城裏闖一闖,謀個生路。

於是,村裏唯一的一個私塾,便建在了那邊。

春去秋來,老先生在這間不算大的私塾裏,教完了一批又一批的小家夥。當年村裏的那些老人們也已經先後化為一抔黃土,那一個個從私塾中走出來的小家夥們,有的依舊在田間勞作著,有的卻是已經隨了老先生的心願,去了白芝城,闖出了自己的一條生路。

從私塾回村的路上,小家夥們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仿佛要在這微冷的春風裏,把一上午因為讀書沒有說的話全都補回來一般。

在這群孩子裏,有一個看起來著實顯眼,因為他的身上穿著的是一套由各種顏色的布頭縫製出來的百家衣。

在他身邊和他並排走著的,是一個同他一般個頭的小瘦子。小瘦子嘴裏正叼著一根不知從哪裏拔來的野草,雙手抱在後腦勺上,臉上洋溢著一份埋藏不住的興奮。

小瘦子轉過頭,對著一旁身穿百家衣的小家夥喋喋地說著,“哈哈,阿正,今天終於輪到你去我家了,我跟你說,今早上臨走前我可是囑咐過我爸了,讓他去河裏捉條大魚回來,估計咱中午就能吃上香噴噴的魚肉了!哈哈,對了,還有還有,我爸前幾天新給我做了一副彈弓,我一直沒舍得用呢,吃過飯之後咱拿著它去田裏玩啊,哦,還有還有……”

小瘦子一路上一直興奮的同身旁身穿百家衣的小家夥說著,而那個身穿百家衣的小家夥更多時候則是安安靜靜的聽著,偶爾的插上一兩句話,或是講到了什麼好笑的地方,兩個人一起笑的停不下來。

不知是因為那一身五顏六色的百家衣襯的,還是天上那朗朗的陽光耀的,這兩個肩並肩的小孩子在初春的微風中格外亮眼。

身穿百家衣的那個孩子,是村中老獵戶的孩子。老獵戶的家中本不是打獵為生,隻是因為老獵戶年輕時喜好上山打些飛禽走獸,日子多了,便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這些個工具了,於是幹脆當起了獵戶。

老獵戶一直沒有孩子,他曾問過教書老先生,老先生說,是他幹獵戶這一行,造的殺孽太多了。老獵戶覺得有道理,再次之後每次打完獵都要對著獵來的東西神神叨叨的念叨幾句。

或許真是這幾句念叨起了作用,老獵戶終於在知天命的年紀,老來得子,有了這個小娃娃。本應是個喜事,可孩子他娘卻因為年紀太大,難產,生出來這娃娃之後就撒手西去了,老獵戶也因為傷心過度,沒過幾天也走了,於是,這孩子便成了孤兒。

村裏的老人們和教書的老先生商量了一下,決定讓村裏的人一起把這孩子養大,老獵戶的鄰居正是之前那個小瘦子的一家,因為前幾天正好也產下了小娃娃,於是就把他一起喂著吃些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