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營養與代謝疾病的防治(3 / 3)

發病的原因是因為土壤缺磷造成的。飼料植物不能滿足兔對磷的需求,特別是不能滿足幼兔、母兔妊娠或哺乳期的需要。飼料中的鈣磷比例失調也是致病原因,理想的比例是鈣2份、磷1份。磷占飼料總量的0.5%為宜。

患磷缺乏症的家兔,生長發育不良,體重減輕,麵骨和長骨端部腫大,幼齡兔骨骼變形,與鈣缺乏症類似。

在平時的管理中,要保證飼料中鈣與磷的含量,並有合理的比例。適當補充維生素,對已發病的家兔可服用磷酸鈣製劑。

74.家兔缺鈉會導致什麼病?飼料中應怎樣添加?

植物性飼料中普遍缺鈉,若不注意補充,即可發生鈉缺乏症。

鈉缺乏,常出現食欲和消化機能減退,精神委頓,被毛粗亂,繼而出現異食癖,嚴重病兔肌肉顫抖,共濟失調,心律不齊,最終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在飼料中有計劃地補充鈉,可有效地防止本病的發生,多使用氯化鈉,添加量為日糧的0.4%。但食鹽攝取過多也會導致中毒。

75.家兔飼料中蛋白質等成分比例失調可能會導致什麼病?飼料中應怎樣添加?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是由氨基酸組成的。氨基酸的種類很多,現在已經知道的有20餘種。從營養學上把氨基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能在動物體內合成的,稱為非必需氨基酸,如穀氨酸、天門冬氨酸、丙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等;一類是體內不能合成,要靠從飼料中獲得的,稱為必需氨基酸,如纈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異亮氨酸等。

蛋白質和氨基酸缺乏症,主要是見於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不足或缺乏,滿足不了動物維持生理活動的最低需要。一般來說,日糧中蛋白質含量應按兔每千克體重1克以上進行調製,否則易引起蛋白質缺乏症。

二是,長期飼喂營養價值低劣的飼料,或缺乏一種或多種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質飼料,以及由高蛋白質飼料向低蛋白質飼料轉化期間,均可使體內蛋白質減少而引起缺乏症。

三是,長期處於饑餓狀態,如日糧定量偏低,或在同槽兔中有個別兔采食緩慢,均可導致采食量不足而發病。

四是,衰老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是發生本病的誘因,如慢性消化不良、腸道寄生蟲病等。

蛋白質和氨基酸缺乏沒有特征性症狀。蛋白質缺乏首先引起血漿蛋白相應變化,繼而血紅蛋白水平下降,其主要表現為貧血、組織萎縮、體重下降、生長受阻及活力不足等,有時發生腹瀉或頑固性腹瀉,叫作營養性腹瀉。病兔呈進行性消瘦,倦怠無力,骨瘦如柴,甚至發展成營養性衰竭症,表現為極度衰弱,臥地不起,體溫下降,最後呈昏睡狀態。因為蛋白質是肌體抗病和組織修複的一種重要物質,所以蛋白質缺乏可使動物抗病能力下降,外傷愈合緩慢。另外,在患病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異嗜現象。

常見預防措施有:飼料配製要合理,要含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積極治療患有慢性疾病的兔。衰老的種用兔應及時淘汰,對有治療價值的兔,除給予富含蛋白質的飼料外,可靜脈注射高糖或複方氨基酸注射液,每次30~50毫升,每天1次,連用7~10天,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