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幼兔患哪些病會突然死亡?
初生仔兔在1周齡以內發生死亡的比例很高,據有的兔場統計,可占到23周齡以內死亡總數的1/3以上。引起初生仔兔死亡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於母兔拒絕哺乳,導致仔兔饑餓和受冷。這3種原因常常是密切相關的。
神經過敏的初產母兔常表現不安,不給仔兔喂奶,部分或整窩仔兔可死於饑餓;有些經產母兔由於母性不好或受到外界的驚擾,也可能拒絕哺乳;母兔發生乳房炎或子宮炎、腸炎和支氣管肺炎等全身性疾病時,因乳汁不足往往也不能哺乳;有的母兔,最初還能滿足仔兔對乳汁的需要,但隨著仔兔的迅速生長,乳汁即供不應求;有時產仔過多,乳汁不能滿足供應,有些體弱的仔兔常因吃不上奶而死亡;有的母兔雖然泌乳正常,母性也好,但因為仔兔過於體弱或早產或仔兔發生齶裂、下頜畸形等先天性缺損而不能吮乳,種種因素使幼兔饑餓而導致死亡。處於饑餓狀態的仔兔往往吵鬧不安,觸摸時全身冰涼,被毛倒豎。饑餓的仔兔常被推出窩外,表現呆滯,行動不活潑,隨後出現瀕死狀態,最終發生死亡。饑餓的仔兔在剖檢時可看到屍體消瘦,脫水,胃髒空虛或僅有少數乳塊,腸道空虛,可能還有胎糞存在。受冷的仔兔肺髒表現充血,漿膜腔有多量滲出液,胃髒中有乳塊存在,屍體不脫水。
初生仔兔死亡的另一個原因是受冷。受冷與饑餓密切相關,初生仔兔對寒冷尤其敏感。導致仔兔受冷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環境溫度過低,兔舍有穿堂風、賊風,窩箱太小或窩箱內墊料不足、質量太差等。在冬季,尤其是夜間最易受冷,往往前一天檢視時仔兔還是好好的,第2天清晨即發現整窩仔兔發抖,有的已凍僵,有的甚至已凍死。
為了提高初生仔兔的存活率,母兔分娩後應留心觀察。首先,對初產神經過敏或受驚擾而拒絕哺乳的母兔所產仔兔立即實行人工輔助哺乳。方法是將母兔的四肢和頭頸人工保定好,讓仔兔自行吮乳。因為家兔哺乳每天隻需1次,故人工輔助哺乳並不太麻煩,這樣經3~4次以後,母兔一般都會讓仔兔接近,並讓其自行吮乳。母兔由於營養不良,體質瘦弱而無奶的,要補充營養,喂花生米效果最好,喂煮熟的黃豆或豆漿,並加喂奶粉效果也很好。鮮杏葉、蒲公英、水芹菜有催奶作用。也可以使用催產素0.5毫升肌肉注射,半天後奶即下來,非常有效。所有措施均無效,就應當淘汰母兔。因產仔箱中墊草被汙染、有異味或有死胎而拒絕哺乳的,應整理產仔箱,棄去死兔及汙草。
如母兔產後無乳,或因患乳房炎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而不能哺乳,或因產仔過多乳汁不夠時,可將仔兔調給其他哺乳母兔帶奶。與其他窩仔兔混群時要注意日齡相差不能超過3~5天,最好與同日齡的仔兔混群。一般在產後幾天內即行混群,但也有遲至2周齡仍能混群的例子,混群前應先將母兔移開,仔兔混群幾小時後再移入母兔。混群前應仔細檢查調進的仔兔,防止把傳染病帶到這一窩仔兔中來。
為了解決初生仔兔的受冷問題,最好要使兔舍內夜間溫度保持在10℃以上,窩內應放置足夠的優質墊料,如潔淨的廢棉花。牆洞必須堵死。對於受冷但尚未凍死的仔兔可立即施行搶救,可將仔兔全身浸泡在30~37℃的溫水中,露出口鼻呼吸,待其蠕動或發出叫聲後,即取出,用幹的軟毛巾輕輕擦幹,迅速放回原群,讓其和其他仔兔擠在一起。搶救時切不可把仔兔捧在手裏哈氣,因哈出的氣體雖然溫暖,但含有水汽,蒸發後反而會使仔兔的體溫下降,其結果適得其反。
87.為什麼有些幼兔長得慢?
母兔從分娩到仔兔斷奶,其泌乳量呈拋物線形,泌乳高峰在19~21天,但仔兔的采食量則與日俱增,在20天之後,母兔泌乳量的下降與仔兔采食量的增加形成矛盾,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仔兔盡早補料,在出生16~17天時即開始。盡早補料一方麵可以補充營養不足,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可以使仔兔的消化道功能完善。如果突然給仔兔斷奶,仔兔無法及時適應飼養條件的變化,即會引發疾病而生長緩慢。
88.幼兔喂奶為什麼要定時、定量?
定時、定量飼喂,可使家兔生活有規律,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每到飼喂時間,家兔便會開始分泌消化液,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這樣有助於提高家兔胃腸的消化能力。定量飼喂,要根據家兔的種類、季節、飼料類型的不同而定,幼兔一般每天喂5~6次。為了適應家兔晝伏夜動、夜間采食量大的習性,夜間的草料一定要添足,可在夜晚10點鍾左右喂1次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