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紀剛看到盒子的時候還是不確定,當他用書中的辦法打開盒子的時候,便確定這就是書中提到的“木錦”。他說光這個盒子便已經是無價之寶,但是當他打開盒子看到裏麵的陶片的時候,他卻辨認不出陶片的年代。但是光憑這陶片放在這盒子裏,就可以肯定這陶片必定也不是凡品。
當他仔細看這塊陶片內部的時候,發現有許多細小的紋路,既像是字,又像是畫。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到底是什麼東西,以小紀的性格如果不把這東西搞清楚的話,估計晚上都得睡不著,於是他便提出拿回家研究一下。
在我同意後便急急忙忙的往家走,在路上的時候他給他大學教授打了個電話,沒想到他大學教授一聽他找到了木錦盒,當晚就要飛過來看看。當小紀又和他大學教授說盒子裏的東西他也看不出是什麼的時候,他大學教授沉默了一下便要求小紀趕緊飛來成都,說他那邊有完整的鑒定儀器。
小紀一聽能知道陶片的由來,二話沒說,回家簡單收拾了一下當晚就趕飛機去了成都。當他大學教授看到盒子的時候眼睛都直了,拉著小紀就去了科研室。
當他大學教授拿出盒子裏的陶片的時候,也是愣了愣,經過鑒定,陶片是出自商代晚期的泥質灰陶。看陶片的形狀像是甑的碎片,這塊陶片的凹處的確是有一些類似於商代的陶文和甲骨文的文字紋路。能把這些文字燒製在陶瓷上在那個時代可謂是相當厲害,因為在那個時期,能做出這樣的陶瓷已經算是一種技術,但是又把這些描述內容的文字信息燒製在陶瓷的內麵可謂是巧奪天工!
由於這些紋路在陶片的凹進處,不好拓印,於是這一老一小就拿著放大鏡研究了一晚上,也隻是認出了幾個簡單的字。古時候的一個字常常代表好幾個意思,光憑他們認出的幾個字根本無法斷定這陶片上究竟寫了什麼。
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他的大學教授就找來一位對古文字這一方麵很有研究的人,叫裘易。這個裘易還真是有兩下子,一上午的時間就把陶片裏的紋路給描了下來。於是這三人就在這科研室裏一呆就是三天,這個裘易對甲骨文的造詣非常深,在他的幫助下,他們終於能夠看懂大多數文字。
當他們明白這些文字的大體意思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這塊陶片描述的竟然是能去到讓人長生不老甚至得道成仙的世外寶地!
陶片中大意是曾經有人涉行千裏去到這塊寶地,然後帶回來的東西皆是神器,連自己也有了些神仙的技能,他帶領人們消滅了異獸,給當地的百姓和莊稼帶來了幸福。然後這人就回到了寶地成了神仙,隻留下一幅地圖,後人根據地圖尋找,也大多數因長途跋涉而亡,始終找不到寶地。於是後人隻留下地圖與進入的方法贈與有緣人,希望可以得到神跡雲雲。
我聽到這裏心中不免有些不然,心想古時候是個有權有錢的人就想長生不老,就想成神成仙,這其實都是古時候的有錢人閑的沒事幹胡追求。
想想古代那些吃不飽的人就不會追求這個,他們想的就是每天如何填飽肚子。在數古代通訊不發達,要是一不小心打死隻老虎,傳來傳去都成了神仙仙靈,派天上的勇士來保護百姓什麼的。
至於有地圖為啥還沒人再去到這寶地,很簡單啊,古代交通不發達,荒野較多,你一離開城池或者村莊出門尋找這寶地,指不定走不了幾裏路就成了野獸的下酒菜,更別說涉行千裏了。
想到這裏我繼續聽小紀說道,他們三個雖然研究出這陶片的文字,但是地圖所描述的位置和進入的方法他們卻看不懂,而且聽裘易說,這個還是不完全的地圖,但是這不完全的地圖卻描繪了一個完整的區域,所以他們很想知道這盒子和陶片我是怎麼得來的,在什麼地方得來的,他們好推算地圖上描繪的地方在哪裏。(小說《古藏圖》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