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回 歌舞升平決絕抗婚(1 / 2)

十一月一日,帝後皆身著禮服,在太極殿接受一眾大臣朝拜。隨後,皇帝前往祭壇祈福,皇後坐鎮中宮接受命婦朝拜。千秋節的重頭戲在晚上的千秋宴,能出席宴會的,皆是王侯,亦或是京都大員。

今年的千秋宴安排在含元殿,含元殿早早已經打掃的煥然一新,裝飾品也是符合千秋節的物品,此時宴會的座次已經安排妥當。然而就在此刻,禮部侍郎突然接到廣安宮大總管高公公的通知,上皇亦會出席晚上的千秋宴。聽聞此消息,禮部侍郎的頭瞬間就懵了,皇帝和上皇的座位可怎麼安排才好呢,真真是傷透了腦子。思索了半天,禮部侍郎隻能眼巴巴的去問北靜王,水溶聽聞禮部侍郎的來意,疑惑道:“往年上皇不是都不參加千秋宴的嗎?今年怎麼有興致了?”

禮部侍郎冷汗直冒,心中腹誹:我怎麼知道上皇的心思?

水溶思索了片刻道:“現在也來不及想法子了,你盡快按著上位的那套桌椅再尋一套來,並排放著,父子倆的也不會為了這些事情計較。”

禮部侍郎諾諾應了,水溶卻摸著下巴不住的思索上皇此番舉動的意思。上皇不問政事好多年了,命人建了一座園子叫做錦繡園,園子裏住滿了或是自己尋來的或是別人進獻的美人,羅斯國進獻的十八位美人,有一半都被上皇給挑了去。上皇與太後的關係不和,人盡皆知並不是秘聞,太後住在廣安宮,上皇更多的時間則是耗在錦繡園。曾有人調笑:上皇錦繡園裏的美人比皇帝三千後宮佳麗還要多。

隨著小太監的一聲高唱,帝後、上皇太後相攜出現在了含元殿,原本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著閑話的一眾大臣急忙各自回到座位,齊齊行禮道:“恭祝陛下萬壽無疆,千秋萬代!參見上皇、太後娘娘、皇後娘娘。”

“眾卿平身!”皇帝今日瞧上去心情不錯,連聲音都帶著幾分喜氣,皇帝又念了幾句海晏河清、千秋國祚的話語便正式開宴了。

本朝身份最高貴的兩雙夫妻都端坐高位,坐在下首的臣子命婦皆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樣,生怕做出了什麼失禮的事情給自家抹黑。唯有忠順王、忠安王這些年輕一輩的王侯或者如陳安康這般心思單純的人才大大方方毫不拘謹的說說笑笑舉杯拚酒。

此時大皇子孟祐站出來對皇帝道:“父皇,兒臣特地為父皇準備了一份壽禮,恭祝父皇福如東海深壽比南山高!”

皇帝對這位大皇子還是有幾分喜愛的,不由得點點頭道:“祐兒呈上來瞧瞧。”

孟祐一擊掌,門外進來一個低眉順眼的小太監,雙手捧著一個紫檀木的盒子,盒子樣式像極了放瓜果糕點的果盤。孟祐親手取過盒子,將蓋子打開,隻見盒子裏麵分了五格,每格裏都放著滿滿的五穀,稻、黍、粟、麥、豆,顏色各異卻顆顆飽滿,顯然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父皇,兒臣同府中內眷這兩年在府中後院子開辟了一塊地,自己種了一些雜糧,兩年下來產量雖然不高,不過兒臣卻深刻體會到了農耕的艱辛和樂趣,兒臣挑了一些雜糧給父皇嚐嚐,也是做兒子的一份心。”孟祐雙手將盒子捧過頭頂,躬身道。

皇帝撫掌大笑:“好!祐兒有心了!福泰,前兒蒙古部落進獻了一張白虎皮,賜給大皇子妃!”

“兒臣謝父皇賞賜!”孟祐連同大皇子妃於氏一齊行禮道。大皇子妃於氏是一個明豔的女子,其祖父為太傅於大同。於氏出身名門,性格難免驕縱,同大皇子成婚多年隻產下一女,卻不許大皇子納妾。當初皇帝將薛寶釵賜給大皇子為側妃,倒是惹了於氏發了好大的脾氣,後來還是皇後訓斥了一通才作罷,隻是薛寶釵初進大皇子府的日子卻著實不好過。大皇子此番在宴會上獻賀禮,也是側妃薛寶釵出的主意,隻是好處全落在了正妃於氏身上。然而以自種的五穀為賀禮,雖然顯示了心誠,卻難免不登大雅之堂,遂此番自然隻是想博皇帝的關注,而真正的壽禮則已經早早送到了內務府專門登記收賀禮的地方了。

皇後眼看著大皇子大出風頭,儀態萬千的抬手攏了攏耳邊的發絲,似乎不經意的瞥向四皇子孟禛。而孟禛此時也正巧望向皇後,可謂是母子連心,隻見皇後輕微點點頭,發髻上戴的九尾鳳銜珠步搖晃了兩晃,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父皇!”孟禛端起酒杯道,“兒臣恭祝父皇年年歲歲龍體康泰,福祿壽喜!”說罷將一杯酒飲盡。

皇帝亦端起麵前的酒杯一飲而盡,然而卻遲遲不見孟禛坐下,皇帝疑惑道:“禛兒還有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