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遠寺軒玉緣初起(1 / 3)

今維揚鹽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禦史。

林海之祖也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本襲三世,但因這林家為官清廉,故先皇額外加恩,到林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到了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雖係世祿之家,卻是書香之族,隻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人丁有限,雖有幾門亦係堂族,不甚親近。

如海以近四十,膝下仍無子嗣,隻因與嫡妻賈氏夫妻情深未肯納妾。賈氏名敏者戒齋上香數日,才得一女。故而如海對這女兒十分喜愛,因見她眉如黛,人如玉,故名黛玉。

黛玉雖隻五歲,卻已出落的俊秀非常,出塵脫俗,亦可見長成之後的風華絕代。此女更是聰敏異常,有過目不忘之才,勝過世間男子,故如海對這女兒愛如掌上明珠。

隻這黛玉自出生便身體嬌弱,有不足之症,自吃飯時起,藥便不曾間斷。

過了兩年林如海夫婦又得一子名叫玉玨,今三歲,雖稚嫩頑皮,卻清秀可愛非尋常孩兒,亦是尊父愛母,與其姐,更是親厚。

林如海夫妻對子女十分愛護,一雙兒女也承襲了父母的聰明不俗的資質,令如海夫妻很是欣慰。

自赴任揚州,林如海雖不是事必躬親,但也是為官清廉,更以民為要,甚受百姓愛戴。後聽聞如海老來得一子一女,其女更生於農曆二月十二,花朝節之際,故都道此女必有來曆,定是那百花仙子轉世降臨人間。

這日是一年一度的花朝節,又是黛玉生日,如海便親自抱著黛玉去逛花神娘娘廟,一路上走走停停,遇見好玩的,黛玉一雙靈動的眼睛便轉個不停,如海見女兒興致極濃,於是買了不少東西給黛玉玩耍,哄得黛玉開心不已。

又過一街角轉彎處,忽然聽見一老者叫喚,賣珍貴藥草,黛玉心下一轉,看向如海道:“爹爹,我們過去看看吧!說不定有些稀罕物呢!”

如海見女兒想去,當然沒有異議,隻抱著黛玉略走幾步也就到了。

此時,周圍已聚集了不少人了,隻見中間站著一個帶著蓑笠的老者,雖胡子花白,身著藍色舊布長衫,卻筋骨健朗,目光炯炯,觀之可親。

黛玉見他背簍中所放之物,眼睛一亮。本隻是來碰碰些運氣,原想運氣好稍能得好的山參,靈芝之類,卻不曾想,竟能見到十分難得之物。

黛玉讓如海放她下來,自己上前從背簍中挑選了幾樣。

“老爺爺,這幾樣可以賣與我嗎?”

“小女娃,你可知你拿的幾樣是何物?這可不是什麼好玩的!”那老者雖這樣問,但眼神卻精光熠熠,眼裏也透著笑意,似是很高興。

“我知道,這是七日醉蘭,這是雷公藤的花和果子。”黛玉一一指認了出來。

那老者聽之大樂,“好一個聰慧的小女娃,既然能認得這幾樣物件,難得難得。如此,這幾樣,老夫我就送予你了。”

黛玉聽他說要將藥草送給自己,心下驚奇,“這幾樣很珍貴的,老爺爺真的要送我?那您豈不是吃虧了嗎?”

老者笑道:“我這藥草可不是誰都能得的,隻有緣人能得,既然小女娃你得了,便是你的,我也不吃虧!”

黛玉想了想,將自己身上戴的半塊玉佩給了老者,“我用這玉和您換吧!這雖沒您這幾樣藥草珍貴,卻是我的心意。”

如海見黛玉將自小佩戴的玉給老者,本欲阻止,可那老者卻是收下了,自己也就不好開口,便也就罷了。

如海抱著黛玉離開後,老者撫著胡子,看著黛玉離去的方向,又是笑,又是歎惜的,沉思了片刻,最後也就離去了。

藥簍中的其它珍貴草藥,有人出高價收購,老者竟未肯出售,此又引起周圍百姓一片議論。

………………………………………………………………………

這幾日玉玦忽然染病,所找名醫不知凡幾,卻總是未有起色,急得如海夫妻不知如何是好。

忽有下人來報,門外有一賴頭和尚和一跛腳道人要求見老爺,如海不知何故,隻叫夫人去到裏屋,自己見了那一僧一道。

待下人領著那二人進來,如海隻見其二人是“骨格不凡,風神迥異,不同凡人”並不是如下人所道的賴頭跛腳之流,故已猜到二人來曆必是不凡,因而邀他們就上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