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講佛,她的蓮花座下,一片蓮花葉子,日夜聽佛,竟聽出了靈性。一日,這片蓮葉凡心大起,故意跌落,借機來到了凡間。
凡間得而一切是這麼的新鮮有趣,清澈的河水,碧綠的山林,七彩的鮮花,還有湛藍的天空。潔白的蓮葉飄蕩在空中,陶醉了,它多想留戀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忽然間,它發現,下邊的森林裏,有一隻小動物發出了哀鳴。
蓮葉被哀鳴吸引過去,看到一個紅色的小母狐狸,被獵人的陷阱夾住了腿,不能逃脫。母狐狸看不見蓮葉,隻是不斷哀叫,腿上破損流血不止。
蓮葉想幫她,可是它該怎樣出現才好,才能不讓母狐狸繼續受驚呢?
蓮葉思索一下,學著母狐狸的樣子,也變成了狐狸,從樹後閃身而出。母狐狸一看見它,頓時警備起來,呲牙咧嘴以示威脅。
蓮葉平靜地走去,它那帶著神聖的氣勢,讓母狐狸漸漸安靜了下來。
它查看那個陷阱夾子,天底下居然有生物能做出如此殘忍之物?它施起佛法,夾子打開,母狐狸一下竄出,可是腳傷太重,又複跌倒。
蓮葉向她走去,母狐狸再度害怕緊張起來,然而蓮葉還是慢慢地走去,用舌頭輕輕舔了舔她的傷口,佛法奇跡般地讓傷口瞬間愈合,母狐狸呆了。
你叫什麼名字?蓮葉問。
母狐狸搖頭,人類隻是稱我為狐。
蓮葉想了想,笑了,我來人世間,聽到的第一個生物的聲音,就是你的啼鳴,今後,你就叫“鳴”吧。
母狐狸似懂非懂,那你叫什麼?
蓮葉看了看自己,這個形象,白色的狐狸,挺方便的,也夠靈敏,今後就用這個樣子活動吧,我叫“蓮”。
蓮在深山裏生活下來,他學著觀音的樣子,為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宣講佛法。他的第一個弟子,就是鳴。
為花草樹木講佛,談何容易,一百年過去,除了啼以外,隻有少數幾個動物稍稍悟出了一丁點靈性,能聽懂他的話語。可是蓮的意誌始終如一,他也知道,在外麵世界,有種叫人的生物,比動物更有靈性,更容易悟到佛法,可他一想到夾住鳴的陷阱,就對人類產生深深的厭惡,他寧可和這些森林裏的動物一起,更自然。觀音菩薩渡人,他就渡草木動物,因為,他自己,就是個蓮花花瓣。
一個蛤蟆,也跟著蓮修行,可是終究不耐煩了,在臨走之時,他找到了鳴,他告訴鳴,他喜歡她,他有知道更快變強的方法,可以帶她一起去。鳴問他是什麼方法,蛤蟆說,是殺人練妖氣。鳴拒絕了,她雖不懂,但她要為蓮而留下。蛤蟆隻好訕訕離去。
一天夜裏,蓮講完課後,單獨找到了鳴。鳴受寵若驚,自從那天跟著蓮以後,他基本沒有私下找過她。蓮告訴鳴,他想更加了解萬物生靈,他想感受愛。鳴沒有拒絕,那晚,蓮占有了鳴。然而那次之後,鳴幾次嚐試想和蓮發生關係,都被蓮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