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然從滬上找到一家評估機構。條件就是獨家,國內至今還沒有搞這方麵評估,一旦成功,可以說是獨一份,以後在此領域,將成為權威。即使沒賣成,也積累了經驗。當然,還約定廠子賣出去後百分之一評估費用,沒賣成則隻包吃住,來回交通費。
從此東紅鎮通信電纜廠多一道靚麗風景線,一位老教授帶領十幾位學生住進廠裏,各種圖表滿天飛。這家評估機構很認真,甚至專門製作調查表,電話請電纜廠的客戶幫忙填寫調查表,內容包括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等。還與競爭對手作比較研究。力求評估價值有說服力。
林昭清進駐廠裏,監督廠長抓衛生,抓房屋修繕,抓生產規範,功能區重新劃分,什麼東西該放哪裏都要嚴格要求,養成習慣。這些都不用花錢,廠裏工人中有不少泥水匠,自個什麼都能搞定。
總之,要讓外商一進來感覺井井有條,幹淨整潔,可以舊但不能破,不能給人衰敗感受,必須昂揚向上。
廠長安排技能高手展示焊接技術、掐絲技藝。林昭清看得很滿意,告訴他們好好練習,老外可不會給平均工資,誰的技術高往後工資鐵定定得高,有可能相差好幾倍呢,再說技多不壓身。
趁著所有人懷疑,不能肯定會有這麼一筆大收入,林昭清著手給如何花費這筆巨款定規矩。在鎮黨委會上,林昭清說起鎮裏隻有這麼一家企業,賣掉以後,鎮裏以後隻有農業提留一點收入,仍舊入不敷出。怎麼辦?
林昭清提出鼓勵發展手工業,東紅鎮由於地少人多,有製作手工製品補貼家用的傳統,規模小,銷售區域僅限於周邊。等收入進賬,可以貸款給手工業者,鼓勵手工業者聯合做大做強,到各地小商品市場擺攤設點,擴大銷售。
話題打開,幾位副鎮長積極響應,平時他們在家經常編手工,周邊不少朋友有投資設廠的意願,但囿於資金問題遲遲不能著手建廠。不管成與不成,算一次機會。
林昭清趁熱打鐵,提出款項監管問題。除幾位鎮領導外,村裏有貸款的村支書,有一個算一個,都要加入貸款監管委員會。所有貸款需要全部監管委員會成員同意。章程寫入黨委會決議書內。
鎮委書記有些遲疑,林昭清是不是要奪權?林昭清解釋,這麼一筆大錢進賬,其他鄉鎮要眼紅,縣裏估計也會打主意,如果沒有監管機製,估計要不了三天,就會被拿走。聽到這裏,鎮委書記當即拍板馬上成立監管委員會。即使縣裏來要錢,他也有借口。
林昭清也是鬆口氣,真怕錢到賬,還沒焐熱,就被要走。鎮裏再沒有可賣的東西,那樣真要成鎮裏的罪人。
林昭清把鎮裏工作人員,再雇幾十位臨時工,加入廠裏工人隊伍,讓廠裏工人總數加起來超過五百名。
沒想到引發大爭議。
有老同誌批評林昭清弄虛作假,不講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