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林、林昭然計劃沿著海岸線一路往南蜜月遊。
照例火車軟臥。不是旺季,軟臥成兩人包廂。
先到濟南,這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應林、林昭然有嚴重學生情節,選擇住在山師大附近。魯國人民果然豪爽,廣場邊上河流上灌泉水,邊上小孩嬉鬧不已,兩人坐在河邊大石上,特別能感受生活氣息。
傍晚,隨意找小區邊上飯館吃飯。應林習慣喝湯,林昭然隨了應林的習慣。但湯裏放醬油,喝不習慣。泉城館子無菜不醬油,有感於昨天兩人喝不慣醬油湯的教訓,千交代萬交代湯裏不要放醬油,至少交代三遍以上。等服務員端上湯時,兩人傻眼,還放醬油。問服務員,她一語不發,等會兒,廚師大師傅跑出來,憨厚抓著圍裙擦手,誠心道,“要不然這湯不算錢,不放醬油我不會做。”兩人隻好將就,往後再不敢在泉城點湯。
飯後,買點蘋果,問價錢,“十元。”兩人沒聽清,再問,這回聽得清清楚楚“十元”,兩人納悶,帝都價格大約一斤一元或一元五角。幸虧旁邊有位學生,可能有此經曆,解釋說十元十斤。那還是一斤一元。出門旅遊,帶太多東西累贅,挑四顆蘋果。小攤販看著兩人,“就這麼點,不賣。”應林隻好放下蘋果,拉著林昭然灰溜溜而逃。在魯國人民麵前丟臉,小家子氣是跑不掉。
林昭然很享受這些囧事,真實有趣。兩人趣味相投,不愛風景名勝區,喜市井生活。
待兩三天,繼續往南,到東紅鎮探望林昭清。
“昭清,‘刨祖墳合同’什麼意思?”林昭然、應林在鎮上經常聽到議論。
林昭清嗬嗬直樂,“字麵上的意思唄。”
“好端端幹嘛刨人家祖墳?”
“那廠子不是賣了不少錢,鎮政府決定把錢借給本地農戶,讓他們開辦工藝品廠。”林昭清解釋道。
林昭然誇獎,“這事辦得不錯。”
“我們又不是銀行,沒那套程序。隻得把村支書找過來擔保。每個村支書在現場對借款人說了,誰不還錢,就挖他家祖墳。這就是由來。”
“有沒有人祖墳被挖。”
“誰敢賴賬,子孫後代都不能在此立足。村民謹慎得很。”
“建廠後生意怎麼樣?”應林問。
“也有半年,村民閑時愛做手工藝,工人好招,三個月半年效益就出來了。我還組織工作人員協助他們到外地小商品市場擺攤設點,先共用,等他們有實力再單飛。”
“看不出來,前年還是大學生,現在指揮若定。”林昭然對弟弟很滿意,誇一誇,“我安排德通多收集外國工藝品需求信息,等有眉目,你安排一個工作人員對接。咱也為老鄉做貢獻。”林昭然很高興,小時候弟弟可不讓人省心,到這種疙瘩角落工作,不僅堅持下來,還能發展得不錯,說起來自己對他的幫助不多。瞅瞅應林,當初第一麵,他怎麼就斷定昭清會有所作為,自己還存著半信半疑。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應林、林昭然計劃路線首選。事實證明決策很正確。兩人到蘇州立刻就愛上這個城市,尤其足可行船的河流。選一家建在河上,橫跨兩岸的小麵館,細細品味什麼叫知足。有一位小年輕人介紹應林、林昭然到一處俱樂部玩。等那年輕人走後,旁邊叔叔阿姨匆忙告訴他們千萬別去,那種地方烏七八糟。直到應林、林昭然再三保證不會去,那些叔叔阿姨才放下心。出門在外還能感受到濃濃關愛,更讓兩人打心理喜愛這個保留園林景觀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