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曉道,“我們心理是很謝謝你們的。但不懂怎麼表達。”每每打算到應林、林昭然家裏走走,空手去覺得很沒麵子,買什麼禮物,特別費腦子。應林家裏應該什麼都不缺,要找一樣他倆眼裏過得去的禮物不容易,每次考慮許久,然後放棄。
應林問,“明義,想過做什麼嗎?”
“我想開一家房產中介店。”葉明義第一份工作是在房地產開發公司銷售部。一位客戶買房後,又想賣掉。那時葉明義很敬業,隻要到售樓處的客人,有點意向,他都會帶著看這套房子。結果在一個月內幫客戶賣掉房子,客戶講信用,給了五千元中介費。葉明義對這筆外快很是得意。
肖文明急著說,“那很好啊,肯定能賺錢。”
“原本明義想的就是本小,隻要勤快跑就行。”張曉曉解釋。
應林問,“準備開在哪裏?”
葉明義早有開房產中介店的想法,囿於沒錢。他需要有一份工資維持日常生活。還有,店麵不好找,價格太高。
不借錢,肖文明最看不慣葉明義這點。應林、林紅宇手上寬裕,隻要葉明義開口,還能不想法設法借給他。葉明義愣是不開口,寧願安貧樂道。在肖文明、李茵眼中,葉明義被教育傻,周身要求自己有風骨。
條件允許,借點錢,把事情辦完,賺到錢,請客吃飯,多好的事。
張曉曉道,“他有相中一個地方。不然,等會一起過去幫忙看看。”葉明義要麵子,張曉曉知道有些事情隻能由自己來說。
“那行,我們吃完飯就去。”林昭然積極響應。
葉明義找的店麵不能稱為店麵。在一個老舊小區邊緣居民樓一樓,原本兩室一廳,二手房東把臨街一間書房改成店麵出租。
這麼偏僻的地方怎麼會有生意。
一群人全都不看好。
“可是這裏便宜,一個月才要五百元。我覺得很劃算。”
“這裏客流量會有多少,你有沒有估算?”林昭然問。
葉明義顯然沒考慮到這裏。
肖文明道,“開店除了店租等固定費用外,人員工資也是大頭。開店第一個月最為關鍵,客戶足夠多就會成功,存有慢熱的想法很危險。另外,找客戶是開店最大的成本,中介店開在新樓盤附近,會有比較多的房源。象這種老舊小區,附近又沒有學校,租售不活躍,很少客戶會特意跑這麼遠看房。”
應林補充說,“客流量大,店鋪租金貴;客流量小,店鋪租金便宜。兩者之間是不能考慮後者。客流量小的店鋪對於客人來說,要進店是件麻煩事,給客人增加成本。不都說顧客是上帝嗎,給客人越多方便,生意越有可能成功。有一位朋友說,餐飲店前三天客人數量決定成敗,我感覺也可以適用到其他行業。因此,隻能在客流量大的店鋪中選擇店鋪。尤其象房產中介這樣,不能考慮這種小區。租賃這樣小區本身都想省錢到極致,很難從中賺到錢。”
“你們可能誤會了。我不是要開那種普通中介店。我租過很多次房,最痛恨中介費。我要做一個信息平台,隻要支付二三十元作為信息費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