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態,是人際交往活動中身體呈現出的各種姿態及其風度,一個人的儀態包括他所有的行為舉止:一舉一動、一顰一笑、站立的姿勢、走路的步態、說話的聲調、對人的態度、麵部的表情等。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儀態時時刻刻都在向他人傳遞著不同的信息。因此,人們習慣上將儀態稱為體態語。美國心理學家梅拉比安曾經提出過一個公式:人類全部信息的表達是由7%的語言加上38%的聲音再加上55%的體態語所傳遞的。可見,儀態在人與人相處時的重要作用。
儀態還能夠展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一個人相貌再好,衣著非常時尚鮮亮,如果動作粗野、眼神傲慢,也會遭到人們的厭惡的。因此,在金融服務過程中,從業人員良好得體的儀態不僅能夠向服務對象傳遞有益信息,也能夠展示個人良好的形象與修養,同時還能夠為自己所在的企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
體態語
從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來看,有11%的信息是通過聽覺獲得的,83%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要精確地表達一個信息應該是7%的語言+38%的聲音+55%的表情和動作等無聲信息。而這些與人體有關的表情、動作即為體態語。人類誕生之初就有了體態語。《禮記?樂記》:“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更明確指出:“一切心理活動都伴有指手畫腳等動作,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甚至連最野蠻的人都能夠理解。”
因此,體態語的第一位要求是動作自然,自然見真淳。第二位的要求是簡明扼要、大眾化,行動坐臥走要符合生活習慣,符合禮儀規範,要特別注意克服不良的動作習慣。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不良動作習慣,從事金融服務的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克服,否則造成對方的錯覺感。
我們最熟悉的肢體語言莫過於點頭和搖頭了,但就連這最簡單的點頭搖頭,如果頭部擺動的速度不同的話,將會傳達出“十分肯定”或“勉強”等不同含義。在與人交談中,如果你頭部保持中立,表現出你對對方的講話既不感厭煩,也未感到興趣。傾斜著頭聽對方講話,對對方有好感,或對他說話內容有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類似小孩子撒嬌的親和動作。在別人說話時候,你把頭低下,表現出你很消極,而且心中不太愉快。
說話或大笑時用手掩住自己的嘴巴。這是想掩飾自己內心深處秘密的一種特有姿勢,因此這種“欲蓋彌彰”的動作會讓人感覺你是在掩蓋自己的欲望。
用手捂嘴。一個人說了謊話或者說了錯話之後,往往會下意識地去捂自己的嘴——“這個話是不應該說的”。一個人在說話中或說話後有用手觸嘴部周圍的肢體語言出現,讓人感覺剛剛說過的話,有可能不盡真實。
摸鼻子說話的動作裏,讓人感覺隱藏了秘密,或許是說了謊話,下意識地去捂嘴卻轉變成了觸摸鼻子。
兩手手指相抵輕觸鼻部。這個小動作是一種思考的肢體語言,表示為一種遲疑:這句話該不該說,或這件事該不該做。
拉耳朵。拉耳朵的潛台詞是“真想結束這番談話”。對對方所說的話感到厭煩,心裏特別想打斷對方的話頭,讓其停止說話,但又不得不忍耐下去。
觸摸眼部。一人說話時或說話前後用手觸摸眼部的小動作,表現出剛剛說過的話或正在說的話與心相違。這是捂嘴不想說的延伸,即捂眼不敢看。戴眼鏡的人,可能會用手輕觸眼鏡框,或把眼鏡取下再戴上。
邊說話邊摸鼻子或揉眼睛。與人談話時摸鼻子的動作,可能含有“你說的是真話嗎”的疑惑,或“我不同意”之類的否定意思。用手摸耳朵的姿態是用手撐頭做思考狀的下意識掩飾動作。這是表示疑惑的肢體語言,意思是“我不相信你的話”或者“我還需要考慮一下”。
邊說話邊撫摸自己。和人談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用手搔搔頭、掏掏耳朵、摸摸臉或揉太陽穴,這表明你內心很不安定。比如,當你想與對方和好,又想隱藏一點小秘密,或是對人單相思時,都會由於擔心出問題而做出這些小動作。
頻繁地用手去拂額前的頭發。當撥開遮住眼睛的頭發的實際功能並非必要的時候,就透露出你的敏感和幾分神經質。在人際交往中,由於你對別人的態度和言語反應非常敏感,一旦發現了其中涉及自己的事情或內心對此有所觸動,就會不由自主地做出這個動作。
不斷往後撩自己的長發。這是長發女子最愛做的動作之一,尤其碰到英俊瀟灑男士的時候,當然,喜歡做這個動作的女性,多半對自己的容貌或發型很自信。
用手指卷頭發。這種小動作是一種表示失望或茫然的肢體語言,雖然她嘴上什麼也不說,但失望的情緒已經表露無遺。
不停地把玩手邊的東西。沒有經驗的人會以為這時你的注意力在別處,而不是談話的對方,但眼光厲害的人一下就能看出來其實你內心十分在意對方,甚至是傾心於對方。因為你十分緊張,便不自覺地用手邊的一些東西臨時轉移和釋放這種緊張。
一邊說“我”一邊用手指自己的胸膛。這種動作表示沒有自信,由於沒有實在感,才會借著指自己而確認自己的存在,並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雙手絞在一起莫名其妙地用力。說明你感到非常緊張和不自信,生怕自己“露怯”,你內心的忐忑不安在你手上顯露無遺。
兩手交叉置於胸前。一種典型的防護姿勢,因為兩手在胸前等於是築了一道圍牆,表達出一種拒絕或否決的心情。這種動作給人的印象既不自信又不友善。
雙手纏在一起手心朝上高舉向天花板。說明此時此地你充滿信心和驕傲,但會被別人認為是得意忘形而感覺不快。
女士穿著窄窄的迷你裙,一直搓裙角或不時拉一拉裙擺,好像是生怕被人看見自己的大腿,卻反而引起了別人的注意。這種動作說明你在渴望著他人的目光但又覺得不好意思,存在著內心衝突。
在指揮別人工作時,最好不要掌心向下,因為掌心向下會讓人感到一種強製性。另外,伸出食指的姿勢也令人不愉快,給人一種強製性和鎮壓性的感覺,也會讓人覺得受到了威脅。
有的女人喜歡指手畫腳,用手指指點他人,雖然沒有惡意,但卻屬於一種粗魯無禮的行為。還有不少女人樂於十指交叉,好像是在給人一種自信、無憂無慮的無聲信號;其實恰恰相反,這是一種焦慮、沮喪的信號,也可能暗示你對一個人的敵對情緒。
把雙臂交叉,一手上、一手下,表示你的消極和防禦態度。如果是交叉在胸前,再加上雙拳緊握,這暗示一種更強烈的防禦和敵意態度。如果你習慣一隻手握住另一隻胳臂,那就表示你自信不足。
在很多表示厭煩的姿態中,手撐著頭垂下眼瞼是其中較為明顯的一種。這種人無意掩飾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感覺。他隻是張開著手撐著頭,擺出一副無可奈何、遺憾的姿態,同時還半睜著眼睛。
如果你習慣性地把手叉在腰上,這個姿態表示你喜歡挑戰或進攻,有這種習慣的人要注意改正,不然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和誤會。
當一個人對對方所講的話失去興趣時,這個人往往會在一些行為上體現出來。商業談判的研究顯示,談判者對談判內容的興趣正逐漸消失,就會信手塗鴉。有些談判者能一邊跟人談話,一邊進行與談判毫不相關的事,例如信筆塗寫公式或計算方程式什麼的。不管怎樣,信筆“塗鴉”總是表明談判者對談判感到厭煩的情緒,也許說明他對未來的合作不感興趣,也許是他對達成協議不抱希望,也許是他早已成竹在胸了。
用手指或用筆以單調的節奏敲著桌麵,有了這兩種姿態再加上跺腳、晃腳或連續用腳尖踩地,而且發出連續不斷的砰砰作響聲,無疑這是一種不耐煩的姿態。至少,不停地敲打惹你心煩。也許,你曾因扮演這種敲打手的角色而心虛。
有位朋友告訴我,一位綽號叫“鼓手”的勞工談判專家,因為他總是以手指敲打著桌麵,所以他的心情可以很容易地由敲打節奏的快慢看出來。當談判進展令他厭煩時,他敲得非常快,用四個指頭連續地敲,而且敲得非常響;當他鄭重考慮一項提議時,他隻用中指敲,輕得幾乎聽不到聲音;當談判將近尾聲,最後衡量對方的提議時,他會一邊敲著桌麵,一邊用另一隻手拿起茶杯墊或任何其他的東西檢視,好像在說:“讓我再看一次這東西。”幾年後,當他不再處理勞資爭議時,才從以前的對手那裏得知他的行為泄露了自己的秘密。
當一個人緊張時,會下意識地玩弄衣角,戴的項鏈、胸針,或反反複複地把衣服的某個鈕扣解開再扣上。
“嬰兒拳”。“嬰兒拳”就是像初生的嬰兒一樣,把自己的大拇指壓在其他四指下握成拳頭。這是一種個性極為怯懦的表現。
雙手的下壓動作。與人交談時,表情僵硬,目光散亂不集中,雙手呈對稱式,在言語當中手掌不停地下壓,這樣的肢體語言表明他在極力地掩飾著什麼。
有些人在談話中抖腿或晃腳,這是由於精神不安與緊張,說明你心中一直期待著某種東西,當期待不滿足,這種動作也會持續不斷。
談話中用足尖搖晃高跟鞋。常有這種動作的女性給人的印象是心情非常放鬆和愉快,而在潛意識裏,它往往是一種引誘男性的動作,帶有強烈的性意味。
不停地交叉雙腿。當你不耐煩了,或是內心煩躁不安、寂寞無聊,就會不自覺地把雙腿輪換地蹺起來。
還有,當你跨騎在椅子上時,這是一個人麵臨語言威脅時所做的防護行為。當對他人的講話感到厭煩或想壓下別人的談話,或想化被動為主動時,就會采取此種坐姿。喜歡這樣坐的女性通常會傾向唯我獨尊,很難和別人相處。
彎腰所形成的曲線是柔美、溫順、流暢的,從而形成一種光滑的外表,給人柔媚的感受。女人除了微笑之外應學會彎腰。扭腰時腰部呈現S型,有性的象征。凡是女人扭腰或者扭動臀部,都蘊涵了招惹異性的信號。撫腰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行為,同時也是自我親切的暗示。俗語說“沒人愛,自己愛”,就是這個道理。仰腰是一種不設防的姿勢,如果用這種姿勢對著異性,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對眼前這個男人絕對信任,絕對尊重,認為他不會帶來任何傷害;二是壞女人的招數,意思是“請跟我來”。
打岔的動作。如果要成為好的聽眾,最難克服的就是打岔的衝動。我們每分鍾可以聽六七百字,一個人說話的速度則在一百五六十個字之間。一般的聽眾,有3/4左右的時間,是在思考、接受、拒絕或駁斥別人所說的話。每當對方講的話影響聽眾的情緒時,插嘴的衝動就大為增強。此時,聽眾可能做出某種姿態表明他想打岔。
打岔的姿態各有千秋。小學生舉手表示要說話的習慣,對人們打岔的姿態有長遠的影響。我們知道,舉手是準備發言,但許多人改變了這種習慣。比如,一旦手舉起來就立刻縮回,靠在耳垂,輕輕拉一下,然後再恢複原來的位置。這是所謂“拉耳朵”的姿態。
神態
神態指通過表情和眼神體現出對己對人對事的態度。在一般情況下,神態和表情是通用的,表情也是人通過麵部形態變化所表達的內心的思想感情。神態和表情都是泛指人在臉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變化。
神態的形成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如血型、氣質),但主要是由後天的因素造成的。在後天因素中,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是習慣和修養。同時,個人的文化修養、氣質風度以及一個人的內心情感都會在神態上有所體現。金融從業人員所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工作之中的表情神態如何,在服務對象看來,往往與接待對方的態度直接相關。良好的神態應該是:謙恭、友好、輕鬆、寬容、自然、自信、沉著。
注視的目光
眼神,是對眼睛的總體活動的一種統稱。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接受到的信息有87%是來自視覺,僅有10%的信息來自於聽覺。眼神也能夠最明顯、最自然、最準確地展示個人的心理活動。因此,在金融服務工作中,可在注視的方式、部位、角度等3個方麵注意規範禮儀。
1注視方式
在金融服務中有很多種注視他人的方式,在直視、凝視、盯視、掃視和環視等注視方式中,一些注視方式可以在服務工作時使用,一些注視方式則要避免。直視,即直接注視服務對象,它表示認真、尊重,適用於各種情況。若直視服務對象的雙眼,即稱為對視。對視表明自己大方、坦誠,或是關注對方。凝視是直視的一種特殊情況,即全神貫注地進行注視。它多用於以表示專注和恭敬。盯視,即目不轉睛,長時間地凝視某人的某一部位。它表示出神也可能表示挑釁,不宜多用。掃視,即視線移來移去,注視時上下左右反複打量。它表示好奇、吃驚。這種注視方式不可多用,對異性尤其應禁用。環視,即有節奏地注視不同的人員或事物。它表示認真、重視。適用於同時與多人打交道,表示自己“一視同仁”。
2注視部位
注視的部位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目光所及之處。注視對方的身體部位,往往與雙方相距的遠近及本人的工作性質有關。注視他人的身體部位不同,不僅表明自己的態度不同,也表明了雙方關係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與他人相處時,不宜注視其頭頂、大腿、腳部與手部,也不可“目中無人”。對異性服務對象,通常不應注視其肩部以下,尤其是不應注視其胸部、襠部、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