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在爭議中死去(1)(1 / 3)

《全金屬夾克》在上映後的第一個50天裏就有3800萬美元的進賬,足以證明華納兄弟公司對這部電影、對庫布裏克沒有看走眼。影評界眾說紛紜,無論說好說壞,都迫不及待地要表達自己的看法。有些人將《全金屬夾克》與《野戰排》作了一番比較,認為它所反映的越戰要比奧立佛·斯通對那場人類災難的記憶更加陰暗。

兩片的配樂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野戰排》裏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美國現代古典樂大師薩繆爾·巴貝爾的“弦樂慢板”,這首曲子後來也被用在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開幕式上,而《全金屬夾克》的主旋律則是約翰尼·懷特以月牙板配哼唱方式演繹的“再見情人,你好越南”。維維安·庫布裏克拚貼和譜寫了《全金屬夾克》的配樂,其中,諸如南希·辛屈拉的“這些靴子是為行軍而造”和“垃圾人”樂隊的“衝浪鳥”一類的老式流行歌曲占到了17分鍾之多。還有22分鍾,她幹脆用了一些模擬聲,像是炸彈爆炸、開門關門和擊鼓吹號的聲音。

為了避免被人說成是霸道,該片配樂的署名是“阿比蓋爾·米德”。庫布裏克不喜歡維維安最初提議的“莫塞斯·隆姆金”的假名,於是她篡改了他們在倫敦住過的第一幢房子的名字“阿博特·米德”,她對這個名字頗為得意,在古典英語中它的意思是“父親的喜悅”。庫布裏克滿以為該片的配樂會獲得一項奧斯卡獎,但由28人組成的學院音樂評委會卻給出了一條拒絕的理由:他們認為裏麵有太多的流行樂,而且噪聲和鼓聲不能算是音樂。好在維維安從另外一個方麵得到了補償,她將李·厄米領著士兵唱的那首“我想成為一名教官”灌成了唱片,這張唱片不僅在1987年10月登上了英國流行音樂榜的亞軍位置,還成了一張白銀唱片。

1989年,朱麗婭·菲利普斯試圖說服庫布裏克將安妮·瑞絲的幻想小說《夜訪吸血鬼》搬上銀幕,由唱片製作人戴維·格芬投資拍攝。在格芬麵前,朱麗婭把瑞絲的小說描繪成了“2001年吸血鬼漫遊”。她解釋說,“如果《2001年》真的能成為一部三部曲的話,我希望一部是關於過去,一部關於現在,一部關於未來,三部影片都具有編年史的特點,而瑞絲的小說恰好提供了一個從進化論的角度回顧吸血鬼曆史的機會。”格芬被說動了,他派人將小說送到了庫布裏克家中,盡管他並不確信這是一個適合庫布裏克的題材。庫布裏克也這麼認為,不過這次嚐試卻勾起了他對幻想題材的興趣,1990年他再次撥通了布萊恩·阿爾迪斯的電話。

“我相信我們存在過意見分歧,”他漫不經心地對阿爾迪斯說,“但那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這些年來,庫布裏克古怪的名聲並未消減,而阿爾迪斯也覺得有必要利用他這麵大旗。他和妻子驅車從牛津前往查爾德威克伯裏與庫布裏克共進午餐,“餐桌上有牛排和四季豆,”他回憶說,“這是他當時最常見的菜譜。”

他們又談論起了《超級玩具》。這時,庫布裏克的意圖已經顯而易見,他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斯皮爾伯格的《ET外星人》的欣賞,這部電影也給了他一種新的理念。現在,他把《超級玩具》看成了超越《ET外星人》的一次嚐試,並且已經為它想好了一個片名——《人工智能》。

阿爾迪斯並不像庫布裏克那樣對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如癡如醉。他認為這是一部孩子氣的影片:“它的確拍得很有智慧,但卻不是我想看的。”盡管如此,這兩個男人又開始合作了。每天,艾米裏奧開車將阿爾迪斯從牛津接到查爾德威克伯裏,然後再在晚上送他回去,通常都會弄得很晚。從一開始,阿爾迪斯就沒從這種合作裏感覺到快樂:

“我看不到我們有朝一日能把這個小品變成一部電影。我們的確一度下了工夫,但卻沒有什麼成效。漸漸地我意識到,這次我們要拍的不是《星球大戰》,也不是《ET外星人》,而是他媽的《木偶奇遇記》!那個感傷的童話故事!我和他一起工作了6個星期,我始終不能擺脫那個童話的陰影。

“不止一次,他提出要將這個故事引向不同的方向。他構想過一個未來的烏托邦,於是我照著這個思路去寫,寫到一半又發現他想把猶太人加進來。庫布裏克想要這個名叫戴維的小男孩變成一個棄兒,被人從錫城裏趕出來,那是一個奴役機器人的王國。在那裏,機器人一直到死都在受人剝削,像是進了集中營。

“雖然劇情變得很古怪,但至少我們是在向前推進。可是有一天他卻對我說:‘布萊恩,這個集中營的想法完全是一堆垃圾。’於是我們又回到了童話故事中。”

庫布裏克向阿爾迪斯傳授了他的編劇理論。“‘你所需要的一切就是6個毫無關聯的部分。別去考慮它們之間如何承接,你隻需要寫出6個真正夠好的獨立章節。’”阿爾迪斯回憶說,“我們寫出了兩章,他真的很興奮。‘布萊恩,現在你總算像是個天才了,’他說,‘接著寫下一章吧。’”他們再也沒有寫出另外四章,盡管庫布裏克粗略地知道他們還應涉及的元素:冰、水和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