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蘇青,花落人亡兩不知(3)(1 / 3)

同是大戶人家出身,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且衣食無憂。可成年後的蘇青是一個帶著三個孩子討生活的母親,在她的眼裏社會是殘酷的,生存需要靠自己的拚搏。“我很羨慕一般的能夠為民族國家、革命、文化或藝術而寫作的人,近年來,我是常常為著生活而寫作的。”而張愛玲其出身是清末仕宦之家,祖上存下來的房產地皮幾輩子也花不完,因而改不了的奢華傲慢“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

蘇青主辦《天地》雜誌的時候,幾乎每期都有張愛玲的作品,而且張愛玲還時常應邀為其配圖,蘇青寫的一篇《救救孩子》,題頭即有張愛玲的畫,《天地》第11期到14期的封麵都是張愛玲設計的,畫麵有天有地,與雜誌名相稱,天上有幾片雲,地上仰臥著的大概是一尊佛的頭頸,簡潔而浪漫生動。

直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驚世之戀”浮出水麵後,蘇青仍然是一個人,才覺得自己被拋棄了,她在後來的《續結婚十年》中,毫無顧忌地記下了女主角蘇懷青與“談維明”的一段性事對話。

談維明激情過後問:“懷青,你滿意嗎?……你沒生過什麼病吧?”

蘇懷青深感侮辱,笑道:“我是不滿意,在我認識的男人中,你算頂沒用了,滾開,勸你快回去打些蓋世維雄補針再來找女人吧!”

蘇青與張愛玲的交情不淺,可在後來的自傳體小說中偏偏沒有給張愛玲留一個角色,還諷刺胡蘭成“性無能”,著實吊詭——很難說不是蘇才女故意對張愛玲暗示。

在粗獷囂張的蘇青麵前,張愛玲可謂是吃了個啞巴虧。

·周旋男人之間·

蘇青是個實在的小女人,始終需要男人的嗬護“女朋友至多隻能懂得,要是男朋友才能夠安慰”。少女時代她的夢想是像《三國演義》中趙子龍一樣白衣飄飄的英雄,長大後的理想愛人則普通得多:比她大,比她強,有男子漢氣,即使官派一點也不妨,還要有點落拓不羈……

胡蘭成被閨蜜張愛玲搶走了,蘇青很快又有了新的精神寄托。她在自傳體小說為其取名“趙瑞國”,形象是“胖胖的紳士”:

“他的頭發是稀疏的,齊往後梳,顯得整潔而大方,咖啡色的西裝,質料很高貴,式樣也適合身材的”。“他是英倫留學生,遍遊歐洲各地,性情溫和,舉止彬彬有禮”,“他常回憶過去,茵夢湖畔的戀愛故事,他說他曾愛過一個異邦女兒,隻為差於啟齒求婚,他常常自瀆,後來性機能便衰弱了。”

後世學者刨根究底,終於挖出這喜歡躲在被窩裏麵打手槍的哥們兒的原型——周化人,千萬別聯想到周樹人、周作人、周建人等。周化人祖籍廣東化縣,跟浙江魯迅三兄弟沒絲毫關係。周化人早年留洋,後附汪投敵,曆任汪偽政治會議秘書處宣傳組組長、鐵道部常務次長、新國民運動促進委員會上海分會委員、上海市第一區行政督查專員等。

蘇青在自傳小說中描繪,女主角蘇懷青與“性機能衰弱”的趙瑞國更多是精神的愛。而趙瑞國是抱著“蘇懷青能生孩子”的目的與之相處,顯然是把女主角當生產機器。“蘇懷青”恰恰相反,看中的是趙瑞國“陽痿”不能生孩子。

回到現實中,蘇青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已經很疲倦了,她說“一個女人如果不能控製自己的子宮,又如何控製男人呢?”

趙瑞國不願意和妻子離婚,因為那樣會有損他的形象,又指望著蘇懷青能為他生孩子——蘇青很聰明,不會傻到那份兒上,也許這是兩人最終分手的原因。

小說中的趙瑞國離開了蘇懷青,原因是“忙於政務”,走時為其留下一筆錢。蘇懷青很惱火,覺得趙玷汙了她的感情,她撕了那張支票。

“趙瑞國”最後去了哪裏呢?蘇青的另一個藍顏知己薑貴在《我與蘇青》中提到過周化人——“蘇青和周化人的關係,有甚於公博。蘇青常常掛在口上的人物,陶亢德之外,便是周化人了。周化人患有某種隱疾……他常帶著保鏢請她到外麵去吃飯。”抗戰勝利之始,“周化人留一張條子在房裏,一去渺然。”

1945年9月,日本在中國南京簽訂投降書,8年抗戰結束,淪陷區的人們迎來了久違的陽光。可對蘇青來說,上海灘紙醉金迷的日子即將遠去,老朋友逃的逃抓的抓,手上的雜誌也辦不下去了。這年11月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列出胡蘭成、張愛玲、張資平、譚正璧等16位文化漢奸,蘇青榜上有名。

胡蘭成與張愛玲選擇沉默地離開,蘇青卻不服氣,撰文在《關於我》一文中辯解:

我在上海淪陷期間賣過文,但那是我“適逢其時”,亦“不得已”耳,不是故意選定的這個黃道吉日才動筆的。我沒有高喊打倒什麼帝國主義,那是我怕進憲兵隊受苦刑,而且即使無甚危險,我也向來不大高興喊口號的。

我以為我的問題不在賣文不賣文,而在於所賣的文是否危害民國的。否則正如米商也賣過米,黃包車夫也拉過任何客人一般,假如國家不否認我們在淪陷區的人民也尚有苟延殘喘的權利的話,我就如此苟延殘喘下來了,心中並不覺得愧怍。

蘇青認為自己寫文章討生活跟黃包車夫拉客人、商店做生意一樣,隻是為了在亂世中生存而已,無所謂愛國賣國,但在勝利後的大肆征討漢奸浪潮中,蘇青的辯駁難免無力,但生性強強的她不服氣,再次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