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科技文摘
一、科技文摘的概念
科技文摘是對科技文獻主要內容的摘選,也就是以提供文獻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論述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國際標準化組織對文摘一詞的定義是:“一份文獻內容的縮短的精確的表述,而無須補充、解釋或評論。”
從定義上看,文摘與學術類文體中的報告、論文的“摘要”是一致的。但是摘要並不是一種獨立的文體,而是學術類文體的組成部分。文摘則是情報文體之一,是一種獨立的文體。隻有當文摘刊物將摘要單獨發表時,摘要才能成為文摘。當前我國有專門的刊物從事科技文摘發表工作,例如《科技文摘報》、《中國電子科技文摘》、《新華文摘》、《中國高校文摘》等等。
科技文摘屬於科技文書的一種,具有科技文書的一般作用,大致可以概括為:總結科技成果、傳播科技信息和進行科技管理。但科技文摘也有其他科技文書不具有的作用,即快速檢索功能,讀者隻要瀏覽文摘,不要查閱原文,就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動向。因此,科技文摘為讀者節省了大量的檢索和閱讀文獻的時間。
二、科技文摘的分類和特點
(一)科技文摘的分類
科技文摘大致可以分為指示性文摘和資料性文摘兩種。
1.指示性文摘。又稱概述性文摘,或稱為“簡介”。它是對原始文獻作出扼要敘述的一種短文,主要為讀者提供指示性的概括了解。指示性文摘比較簡單,一般不作定量的報道,不涉及研究方法、研究結果和研究結論等,僅簡要介紹原始文獻的要點,指出研究的對象和問題,有的甚至隻對原始文獻的標題進行簡單解釋。根據指示性文摘,人們能夠進行文獻檢索,對原始文獻有一個初步了解,以此判斷是否有必要查閱原始文獻。指示性文摘字數一般在30~200字之間。
2.資料性文摘。又稱情報性文摘,或稱報道性文摘,它是原始文獻最完整的濃縮,主要是概述原始文獻的基本觀點,向讀者提供原始文獻全部創新內容,列出原始文獻所包含的重要定量數據。資料性文摘較詳細,提供的信息比指示性文摘要多,根據資料性文摘,人們能夠了解原始文獻的主要內容。資料性文摘字數一般在300~600字之間,當然也有的資料性文摘字數更多或更少,並沒有硬性規定。
(二)科技文摘的特點
1.屬於二次文摘。在情報學上,原始文獻指作者本人的原始文章和著作,也稱一次文摘。在一次文摘的基礎上加工縮略後形成的新文獻稱為二次文獻。在一、二次文獻的基礎上,采用歸納、分析、表述、評論的方法綜合而成的文章稱為三次文獻。文摘屬於二次文獻。
2.科學性強。科技文摘通常是以某一專業或某一技術領域為線索編撰而成,其內容有很強的科學技術信息含量。科學性強是它的一個突出特征。
3.精華彙集。科技文摘的功能是既具有書目、索引的著錄條目,又有原始文獻的內容摘要,可以為讀者提供查找所需文獻的線索。同時,它把分散的文獻,以短小精悍的篇幅,內容完整的彙集在一起,便於讀者快速找到文獻的精華部分。
三、科技文摘的結構和寫法
科技文摘一般沒有相對固定的寫作格式。有的部門或組織根據常規與特定需要,在編寫指示性文摘的時候習慣用較為模式化的寫作模板,如圖書館界使用的科技文摘編寫形式,但不具有普遍意義。指示性文摘的內容主要是根據一次性文獻的前言、各級標題、結語來編寫,編寫的方法是從原文中選擇最有意義的關鍵詞和詞組來概述研究的對象、研究問題和原文要點,一般不包括具體的研究過程和定量的數據資料。
資料性文摘與新聞中的消息比較接近,消息中的“標題+導語”形式是資料性文摘比較常見的形式,資料性文摘的寫法要點是概述出原始文獻的基本觀點,資料性文摘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研究的對象、研究範圍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實驗過程;研究結果、新的發現和觀點、重要的數據;研究結論、采取的措施和建議,等等。
四、科技文摘的注意事項
科技文摘寫作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文字的簡潔性。
文摘是一種縮略文體,隻需以短小精悍的篇幅來概述原文,因此必須注意文字的簡潔,以最少的文字概述原文的主要內容就行。
(二)選題的時效性。
科技文摘是以簡短的文字傳遞科技信息,介紹科技成果,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發展動向,因此必須注意選題的時效性。
(三)內容的科學性。
科技文摘通常是以某一專業或某一技術領域為線索編撰而成,其內容有很強的科學技術信息含量。
(四)成就的前沿性。
科技文摘是在科技文獻的基礎上進行摘選,而科技文獻的特點之一是創新性。創新性是科技文獻的價值所在,是科技文獻的生命。正是創新性使科技文獻反映了科學研究的前沿性。科技文摘由此也具有這一特點。
五、範文金、銅金屬納米棒或納米線的AFM和SERS的研究
湯儆,薛寬宏等摘自:《電化學》,2001,7
通過電化學氧化法製備具有不同孔徑氧化鋁模板,利用交流電鍍的方法在模板中沉積金屬,再用酸溶解模板可以得到相應尺度的金屬納米線或納為棒的陣列。本文利用原子力顯微鏡和表麵增強拉曼技術分別表征了金和銅兩種金屬納米線陣列。研究結果表明,作為探針分子的硫氰(SCN-)在金屬納米線上的碳氮三鍵的振動頻率隨納米線直徑的增大而藍移,這一現象可能是因為尺寸效應對納米線的費米能級造成影響,使不同直徑的金屬納米線電子結構存在微小的差別。
思考與練習
1.什麼是科技文摘,科技文摘具有哪些種類?
2.科技文摘與論文摘要有什麼聯係和區別?
第二節學術論文
一、學術論文的概念
學術論文是對科研成果的一種表達與反映,是對學科領域中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後,將研究成果表達出來的文章,包括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等領域有一定學術價值的對象進行探討研究的文章。
學術論文是交流、傳播科研成果的手段和途徑。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發明、發現和創造,都是吸收了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而前人或他人研究成果的交流和傳播,就主要是通過學術論文這種形式。這種交流和傳播不僅能提高科學研究的水平,普及科學研究的成果,還可以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造福人類。
通過學術論文的撰寫,可以進一步檢驗已有的科研成果,使之更加充實、完善,並且有可能幫助科研人員發現新的研究課題,決定下一步的方向,甚至開拓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從而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
二、學術論文的分類和特點
(一)學術論文的分類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學術論文可以有以下幾種分法:
1.按寫作目的劃分,分為專業性學術論文和學業性學術論文。
2.按研究方法劃分,分為理論型學術論文、實驗型學術論文和描述型學術論文。
3.按論文論證的性質劃分,分為立論性學術論文和駁論性學術論文。
4.按涉及領域劃分,分為哲學社會科學類學術論文和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二)學術論文的特點
學術論文屬於議論文範疇,但與一般的議論文不同。學術論文不是簡單地對某些問題評是論非,陳述自己的思想和主張,而是對學術領域中的某些現象、問題研究、探討後的成果記錄。具體來說,學術論文具有以下特點:
1.科學性。它是指學術論文的作者是在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指導下,科學地剖析客觀事物或現象,並揭示其本質和規律。它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學術論文內容的科學性。學術論文是對客觀事物或現象的正確反映,是對本質和規律的揭示。在立論上,它要求作者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有個人偏見,不得主觀臆造。在論據上,它要求作者進行周密地觀察、調查、實驗,盡可能多地占有資料,以最充分有力的論據作為立論的依據。在論證上,要求邏輯嚴謹。二是學術論文表達形式的科學性。學術論文的語言要求準確、嚴密,不含糊其辭;要求簡潔明了,不轉彎抹角,不用華麗的修飾。
2.學術性。學術性是學術論文的基本特征。學術性是指學術論文所論述的內容是某一領域內具有係統性、專門性的學問。學術論文的學術性表現在,學術論文的寫作目的總是同建設和發展某門學科或學科的某一方麵緊密相連;學術研究對新的發現和發明,不僅重視實際運用,同時重視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和研究。
3.獨創性。學術論文的獨創性是指作者對選定的論題必須有獨特的發現和新的見解。它是衡量學術論文生命力和價值的重要依據。學術論文的獨創性一般表現在以下方麵:一是在前人未曾涉獵的領域裏研究、探討,提出新問題;二是在綜合別人認識的基礎上創新,深化前人研究的課題;三是校正舊說通說之誤,即在與別人對等的研究中發現與通說不同的然而又是科學的結論。
三、學術論文的結構和寫法
學術論文一般由標題、作者、中英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注釋等幾部分組成。
(一)標題
學術論文的標題一般有三類:一是以研究對象或目的為題,二是以研究結果為題,三是雙行標題,將以上兩種形式結合起來。
(二)作者
作者一般書寫在標題之下。作者姓名的下方還要用括號注明作者工作單位、郵政編碼等。有的論文還要求進行作者介紹,包括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研究方向、學曆和職稱等。
(三)中英文摘要
摘要即內容提要,是對論文內容的概括性陳述。摘要一般要求200~300字左右,具體視論文的長度和複雜程度不同而不同。摘要要求精煉、重點突出。
(四)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檢索的需要,從論文中選出最能代表論文中心內容特征的詞或詞組。選擇關鍵詞應以論文的標題為主要依據,有時也可從摘要和論文中直接選取。一篇論文一般可選出3~5個關鍵詞,依次排列在摘要之下,另起行書寫,詞與詞之間間隔1~2個字的距離,或者以分號間隔。
關鍵詞是掌握論文主旨的關鍵。采用計算機編製關鍵詞索引,為讀者提供了一條快速、準確檢索文獻資料的途徑。關鍵詞的選擇要求精而又精,如果選擇不當就會影響檢索效果和讀者對文章的理解。
(五)正文
學術論文的正文包括緒論(也稱引言、導言、導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1.緒論。緒論是學術論文正文的開頭,要求簡明扼要。這一部分可以包括這樣一些內容: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目的、理由和意義;提出問題,表明作者的見解和觀點;說明作者論證這一問題將要使用的方法;概括介紹論述的內容或提示問題的結論;對這一課題研究的曆史簡要回顧。當然,就一篇論文而言,往往隻選以上內容的一項。
2.本論。這部分是學術論文的核心部分,作者的研究成果要在這一部分進行詳細闡述。不管是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還是反駁他人的觀點,或是解決別人的疑難問題,都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將分散的觀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部分體現著論文的學術水平。
本論的論證層次要有嚴密的邏輯性,論點和論據的聯係,論述的先後順序,文章的層層推理,都要根據事理的內在規律,考慮論證效果來組織安排。按邏輯順序的不同,本論的安排有以下幾種形式:
平行式,又叫並列式:這種結構形式是對中心論點所涉及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麵分別進行論述,層次與層次之間的關係是平行的。
遞進式,又叫推進式:采取層層深入、步步發展的方式進行論述,層次與層次之間是一種逐層推進的關係。
平行和遞進結合式:這種結構形式是以一種安排形式為主,隻見某些部分又參雜了另一種安排形式,二者互相結合。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結構形式。
3.結論。這是學術論文的收束部分,是圍繞本論所作的結語。在經過分析研究、論述論證之後,一般最後都有一個概括的總結。但這個總結不是本文論點的簡單重複,而是對本論部分的強調、補充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