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實現機械工程技術和產業的新跨越(1 / 3)

我要講的主要有三部分:

首先,主要是針對這次會議。我看了陳鷹主任的報告,下午聽了四個專題的報告,同時根據了解,我感覺這一年來,流體動力與機電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各方麵的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進步。無論是在人才教育與培養方麵,還是在科學研究方麵。科學研究不光局限在特色領域,還包括應用領域,有自主前沿的課題,同時又積極主動地、有效地為經濟建設服務,加強與企業的聯係,在技術的轉移轉化方麵都取得了新的進展,研究的規模、層次、水平都有提高,剛才楊衛校長也說到對於國防安全研究工作方麵也有新的進展。

這一年實驗室建設方麵又有了新的局麵,這要感謝國家、省、學校對於實驗室的重視和支持。實驗室的經費除了課題經費的支持,主要還是靠專項經費來支持,還有來自教育部“985工程”與“211工程”的經費支持,還有省裏的支持。

在拓展研究領域方麵,大家不但注意到傳統的流體動力與機電係統等優勢領域,同時也拓展了一些新的領域,比如海洋、新能源、一些與地下工程有關的裝備,還有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應用,都做了很好的工作。另外一方麵,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過去比較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比較多地關注係統集成,因為係統集成項目周期相對比較短,這次看到以前做係統的,現在開始做大型的工程係統,比如魏建華小組做的工作,同時大家還注意關注關鍵元器件的研發,這在過去幾年重點實驗室的介紹當中不太能看到的。現在我們國家流體動力與機電係統中,比較受製於人的就是關鍵元器件。我們在氣動方麵做得更早一些,取得的成就也是顯著的,比如過去的雙螺杆壓縮機,現在做的微型高頻氣動閥,實際上都在元器件方麵走到了國際前沿,對這些成績應該給予高度評價。

為什麼會取得這些發展,取得不斷的進步?我覺得是因為大家對於重點實驗室的定位和理念是比較一致的,已經建立起來的內部考核評價的機製是有效的,說明重點實驗室團結合作的文化還是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

至於需要提高的方麵,剛才委員們和校長都已經說了,我就不再重複了。希望大家根據委員們和校長提出的意見,結合我們實驗室的工作實際,再認真地思考,進一步調整。

其次,我想說一說我們所承擔的曆史責任與當前形勢。今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的第一年。今後5年,是中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曆史時期。因為到2020年,按照中央的規劃,將全麵建成社會主義小康社會、基本建成創新型國家。就機械工程學科來說,今後10年也是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跨越的關鍵10年,我不敢說這10年就能夠跨越過去,但至少是非常關鍵的10年。

要實現小康社會也好,建設創新型國家也好,實現機械工程技術和產業的曆史跨越也好,流體傳動與機電係統作為機械製造核心關鍵領域,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應該做什麼貢獻?我覺得大家心裏麵應該是十分清楚的。

到去年為止,全國的氣液密行業生產總值大致上是700億左右,到2015年,估計能達到1500億到2000億。剛才,天虎委員估計得比較高,可能會到2000億,翻一番,甚至更高。在這幾年,增長速率幾乎都在30%左右。總之,發展很快,液壓設備的生產和銷售的總額我們已經超過美國,氣動比美國要少一些,到2015年,估計在數量上能達到世界第一。但是液壓氣動這個行業,還有許多關鍵核心的部件需要進口,整個機械行業大體上每年要進口1800億美元左右,大部分是關鍵核心的零部件。整機當然也有一些,比如高端的數控機床。所以我覺得未來5年到10年,以這樣一個形勢,作為國家唯一的一個流體動力與機電係統重點實驗室,要為此做什麼貢獻?承擔什麼責任?大家必須牢記在心,要努力推動國家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努力推動流體傳動與機電係統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與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我們要更進一步提升緊迫感與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