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世界繼續教育的發展趨勢和中國繼續教育的進展與展望(1 / 3)

20世紀70年代以來,繼續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這是現代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迅猛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現代社會高度社會化的商品生產對勞動者提出的實際需要。中國的繼續教育在過去的10多年來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90年代的10年,是我國發展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這樣的時刻,研究世界繼續教育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深化對繼續教育的認識,具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繼續教育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1.目的明確

1965年法國著名成人教育專家保羅·朗格朗關於終身教育的提案,打破了傳統的教育觀點,主張“應當使教育在每一個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術”。從而終身教育成了國際課題,並為人們所接受。1983年5月在德國漢堡舉行的國際終身教育會議把終身教育歸結為“當代社會的一種絕對必要,是使全體人民在未來得到和諧發展的唯一途徑,是更新勞動力知識技術的戰略投資”。根據這一教育理論,在職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使受過中等或高等教育的職業人員更好地適應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社會需要而進行的再教育。其目標可歸結為:更新知識、拓寬知識,提高知識水平和層次,為轉換新職業而重新係統地學習新的專業知識。

因此,在世界各國,國家把繼續教育作為提高國民素質和綜合國力的一項重要對策;科學技術部門和企業把繼續教育看成開發新技術或高科技產品、開發創造力、釆用新的工藝方法、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確保自身的競爭力、保持先進科技水平和領先地位、不斷增加贏利的重要領域;而國民則把繼續教育看成是提高本人就業競爭能力和工作質量的措施。這樣,在國家、企業和國民之間就有一個共同的結合點,發展繼續教育的社會目的和動力是十分明確的。

2.發展速度快、規模大,經費投入充足

隨著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國家、國民、企業三方麵對繼續教育重要性認識的深化,近10年來繼續教育的發展速度快、規模大。在蘇聯,全國設立了1000多個在職人員進修網點,每年在不同的繼續教育學校、學院和大學接受培訓的專家在300萬人以上。法國1987年全年的繼續教育共為360萬人提供了2 。9億人時的課程,用於舉辦繼續教育活動的經費達350億法郞,其中繼續工程教育約占200億法郎。1980年美國各公司用於舉辦各種訓練班的經費估計高達300億美元,相當於聯邦和各州政府用於高教撥款的一半。美國軍方也對軍人實施了繼續教育計劃。IB M 公司每年撥款數億美元。大約半數公司領導人相信一個公司的生產率可以受繼續教育的影響,半數認為競爭的形勢明顯地受繼續教育的影響。

3.教育內容新,學科交叉,專業門類、水平層次規範化

國外的繼續工程教育已進入較成熟階段。教學內容能緊緊跟上新技術革命形勢,能跟蹤高新技術,注重課程配套、知識結構和層次結構的完整性,並重視對工程技術人員創造力的開發,這是當前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例如,美國繼續工程教育電視網(AMCEE)所提供的課程分為16大類,除一部分是大學或研究生學位課程外,多數是反映某方麵科技最新進展的課程。美國規定,公司領導人在繼續教育中必修的一套課程包括電視工程基礎、人工智能、實用機器人、辦公自動化、電子計算機程序語言、項目管理等內容,但學時僅131學時,可謂內容新,學科交叉,知識結構配套,層次高。西歐共同體目前每年向各國提供的高級繼續教育培訓課程達1168門,並由300所學院研究所提供該課程。

繼續教育課程發展的另一傾向是規範化、係統化、按學科分類,並注意與大學和研究生學位課程的銜接,內容新穎,實用性、基礎性、係統性相結合。

4.國家立法,企業資助,大學與社會支持

為了確保繼續工程教育事業的發展,許多國家實行關於繼續教育的國家立法或地方法規、公司內部法規,而且注重嚴格按程序執法。法國早在1970年7月就由各行業勞資雙方簽署了一項有關繼續教育的協議,接著在1971年7月法國國民議會又通過了規定“培訓假期”的修改補充法令,用立法形式規定了在職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權利、時間及經濟來源等實際問題。法國法律規定“凡超過10人以上的企業雇主必須拿出工資總額的1暢1%以上作為繼續教育費用”,1976年這一比例平均已達2%。一所大公司為了確保自己的競爭能力,用於繼續教育方麵的費用往往高於法定比例,有些高技術領域的大公司高達10%。日本、英國、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均已有相應立法,使繼續教育的實施有法可依。

各國均重視大學參與,充分發揮大學師資、設備、資料信息、學科門類綜合方麵的優勢,以發展繼續教育,這是國際繼續教育的又一共同趨勢。他們強調技術與教育、學校與工業之間的夥伴關係,強調企業對科技競爭的需求是繼續工程教育決定性的動力。例如,蘇聯1000多個進修教育單位中就有301個附設在高校內;法國僅在1982年一年就有1暢7萬餘名企業高級人員進大學接受專門課程繼續教育;美國的繼續教育由大學舉辦的占24%,一批著名的大學都設有專門的繼續教育部或職業進修部。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曼迪遜分校繼續教育部每年注冊聽課的進修人員達2萬餘人次。在美國,有24所大學還聯合成立了國家技術大學(N T U)的電視繼續教育節目,為公司服務;33所大學也聯合成立了一個類似的繼續教育網絡(AMCEE),利用衛星在全美進行繼續教育服務。企業和各種學會、協會、同業會也大量組織和支持繼續工程教育。

5.越來越多地采用先進的傳遞手段,使教學手段向經濟、迅速、覆蓋麵大的方向發展

繼續教育的先進傳遞手段包括電視、廣播、計算機聯網、電子黑板和衛星通信技術。例如美國A M C E E在1989年就向社會提供了16個專業方向483門課程的電視錄像帶,並於1985年9月3日起利用G‐star I衛星每天從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5時連續播放各種繼續教育課程講座。此外,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還正在發展利用計算機聯網,進行不需要離開工作崗位和家庭的所謂家庭繼續教育課程。一些專門係統還具有師生對話功能。

6.地區性合作和全球合作的趨向不斷加強

近10年來由於地區和全球經濟技術合作的不斷加強,推動了繼續教育地區合作和全球合作的新發展。歐洲共同體和北美分別合作利用地區衛星進行繼續教育。拉美、東南亞及非洲也建立或正在籌備建立繼續工程教育的合作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電訊聯合會(ITU)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C)都已通過一些世界項目積極推動了繼續教育。1989年5月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的成立標誌著繼續工程教育正在向全球性合作加速發展。該協會目前已有52個國家、400個單位會員,而且還在不斷發展。通過全球合作的加強,許多國家將會受益。值得指出的是,一些發達國家和企業正在把繼續教育當做傳播和推銷本國、本企業先進技術和優勢產品的重要手段。因此繼續教育與商品市場結合的趨向也在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