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附錄三(1 / 1)

路甬祥同誌工作年表

1942年4月,生於浙江慈溪

197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至1964年7月,在浙江大學機械工程係水力機械專業學習

1964年至1979年,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係助教、講師

1979年5月至1981年9月,受聯邦德國洪堡基金會資助赴亞琛工業大學機械係液壓氣動研究所研修

1981年5月12日,獲聯邦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

1981年,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係講師、副教授、流體傳動與控製實驗室主任

1983年,任浙江大學教授、機械工程係流體傳動與控製研究所所長、校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開放實驗室主任

1985年9月至1988年2月,任浙江大學副校長

1985年至1996年,任中國科協副主席

1988年2月至1995年5月,任浙江大學校長

1989年至1992年,任國際繼續工程教育協會副主席

1990年至1994年,任國家教委高等教育谘詢委員會主席

199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1991年底,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3年至1997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至2004年,任科學史學會理事長

1997年7月至2011年2月,任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

1998年至2003年,任第三世界科學院副院長

2001年至2011年,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任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組成員

2008年3月至今,任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黨組成員

2005年至今,任國際科學院委員會共同主席

2003年至2006年,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副院長

第六屆、第十屆、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後記

2012年是浙江大學建校115周年,學校決定編輯出版枟求是與創新———路甬祥教育文集枠。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是路甬祥同誌擔任浙江大學副校長、校長的10餘年,也是浙江大學百年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作為當時全國高校綜合改革的試點單位,路甬祥的辦學思想和學校的改革舉措在國內教育界有重要影響。本文集選錄的一些文章和講稿,重點反映的就是路甬祥同誌在那個時期對學校辦學的一些戰略性思考和教育科研改革理念。

結合當前大學發展的趨勢和社會對高等教育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天重讀這些文章,仍然感到路甬祥的教育思想對指導當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浙江大學的發展,有很好的時代意義和社會價值。

編輯小組主要整理了現存浙江大學檔案館中路甬祥同誌的講話、發表在各類報刊上的文章以及當時新聞媒體對學校改革發展的一些重要報道。收錄文章和講話稿的時間為1985年至1996年近10年期間,也就是路甬祥擔任學校領導的10餘年,我們按照文章和講稿的主題分為教育理念篇、綜合改革篇、人才培養篇、科學研究篇、學科與師資隊伍建設篇、工程教育和繼續教育篇等6個篇章,由於部分文稿是當年會議講話的錄音記錄稿,編輯時在尊重曆史原文的基礎上,另擬了標題,並對文稿中口語化的表述做了修改。

本書附錄部分選取了部分新聞媒體在那個階段對浙江大學綜合改革的一若幹重要報道,以及那個時期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大事記等內容,作為閱讀正文的補充和參考,以便讀者能深入了解當年高等教育發展和浙江大學綜合改革的曆史背景,從而加深對作者教學科研工作經曆和辦學思想以及教育理念的了解和思考。

編輯出版工作由浙江大學原黨委常務副書記陳子辰同誌牽頭,鄒曉東、任少波兩位校領導負責,學校政策研究室和出版社承擔具體編輯出版任務。徐有智、劉繼榮、李銘霞、呂旭峰等同誌參加了前期資料搜集和文集的編輯整理工作。學校黨委宣傳部、新聞辦公室、出版社、檔案館、圖書館、流體傳動及控製國家重點實驗室、學校科教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為文集的編輯出版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

本書之編校雖力求審慎反複校閱,但編輯之中難免有疏漏之處,尚祈讀者與專家不吝指正。

枟路甬祥教育文集枠編輯組

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