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人人網人際互動中的自我呈現(3)(1 / 3)

我不大上傳和男朋友一起的照片,應該說基本上沒傳過。親戚家的弟弟妹妹也是我的好友,被他們看到首先是感覺怪怪的,然後我談戀愛的事情肯定又要傳到什麼七大姑八大姨那裏,回到家他們就問這個問那個的。我們倆是異地戀,心裏總不太踏實,等穩定下來再跟家裏說。(受訪者E)

例如,使用網站的“悄悄話”功能,使兩人之間對話內容隻有參與對話的雙方可以看到;將日誌、相冊的瀏覽權限設置為“輸入密碼可見”或“僅自己可見”,以此限製某些隱私信息的傳播範圍。

給別人發送電話號碼或者其他號碼的時候會用“悄悄話”。要說一些私話的時候,比如誇獎某個女生很漂亮。隻有兩個人知道的事情,不方便外人知道的事情,或者兩個人談論第三個人的時候也會用。(受訪者I)

采用匿名方式消解真實身份帶來的壓力,以書寫日記等方式限製局外人的進入。

比較隱私的東西不太想讓別人知道。人人網上的好友都是熟人,有些話不太方便講。要發牢騷感慨啊我就去163空間,那兒是匿名的,沒有認識我的人,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受訪者G)

我主頁上的日誌表達的是一般的喜悅或者悲傷,非常內心的東西不會寫。我有其他的發泄方式,遇到非常不開心的事會很傳統地寫在日記本上發泄出來。(受訪者D)

用戶的“個人主頁”同時承載著現實生活中各類交往對象的閱讀和評論,個體因而將不同場合下的後區行為推向前區。個體擔心過多的隱私被泄露出去可能造成困擾,在豐富主頁內容的過程中往往故意地掩飾或者直接隱去他們認為有必要的保護信息或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因而不可避免地帶上了“表演”的性質,“中區行為”由此出現。另外,出於自我監控的考慮,個體將一些不願公開的思想和行為推入了更深的“深後區”。

(四)人人網中自我呈現的表現策略

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研究者認為,個體在人人網空間中呈現自我時,主要是借助以下三種表現策略實現的:

1.“弱化”——削弱觀眾隔離

當一個人不小心將自己不尋常的一麵泄露給一些不願麵對的對象時,那些人不僅會對他表現出的這一麵表示失望,同時還會對平時所看到的那些方麵表示懷疑。為了維持自己在不同觀眾麵前的表演,表演者最為關鍵的做法就是使不同的觀眾區隔開來,在不同的活動區域構成一個個幾乎互補交疊的前區與後區,這就是戈夫曼所說的觀眾隔離(戈夫曼,1989)。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較為方便地將不同的交際圈分隔開來,在老師麵前,我們表現為一個尊敬師長用功學習的學生,在朋友麵前我們又表現得十分隨意。但是在人人網空間進行觀眾隔離,比在現實生活中更為困難,個體無意間總會暴露自己在其他場合下的後區行為。

放過一張做鬼臉的照片,跟貞子一樣。我師兄來看我相冊的時候在下麵留言說,沒想到你挺能鬧騰的嘛。在他麵前我就是個很文靜的小師妹,他沒見過我瘋狂的一麵。被他一說覺得有點尷尬,像以前被我爸撞見我唱“我想和你談戀愛”那時候的感覺差不多。(受訪者J)

人人網中用戶進行觀眾隔離的主要手段是“悄悄話”,“悄悄話”的內容僅限參與對話的雙方可見。受訪者N則將自己的留言板設置為“僅自己可見”,因為“有些朋友會在我的留言板上說一些比較隱私的話,不想被別人看到”。

此外,人人網雖然提供了“好友分組”功能,幫助用戶將好友區分為不同的類別,但用戶並不能將不同的傳播內容對不同分組的好友進行單獨公開。個體與他人結為好友之後,他的親戚朋友、老師同學等各類交往對象均可以訪問其個人主頁並瀏覽其主頁上的大部分內容。因此,與現實世界相比,在人人網中,個體進行觀眾隔離的各種手段受到限製。

2.“修飾”——包裝真實自我

19名受訪者在回答“人人網個人主頁中展示的自我形象與現實中的自己有無差異”時,一般都認可“展示現實中自己的某一個或某幾個方麵”的答案。用戶使用個人真實身份注冊人人網,線上的人際關係與線下的交際圈有很大的交集,用戶受到現實生活中各種社會關係、社會屬性的製約,更傾向於展示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