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解密檔案中記述的逃緬蔣介石殘軍潰散始末
亙火
邊境線上的陰謀
1959年8月11日,昆明軍區的一份加急電報火速發往雲南軍區,同時上報總參、外交部:
據悉逃緬蔣殘匪軍正在策劃破壞中緬關係,製造中緬軍事衝突的陰謀,準備化裝我軍襲擊緬軍或化裝緬軍進攻我軍,並令其特務組織收集調查有關中緬邊界問題,雙方人員越境問題的情報,以便多方進行挑撥。1959年9月16日,昆明軍區再次向總參謀部、外交部報送了一份機密級急電。該文詳細地補充彙報了逃往緬境的國民黨“中委員二組”特務李紹清一夥三次化裝為解放軍到緬甸境內挑撥中緬關係的活動情況。解密檔案記載如下:
李紹清係蔣匪中委二組特務茶樹民的部下。現有47人,共有大十響11支、手槍1支、美造手榴彈4枚,假機槍2挺,仿製我軍和緬軍的軍服及其他便衣共22套。8月初李匪帶6人化裝我軍到楚餘河地區活動,當地特務王大興(王係李匪部成員)即向羅孔山官報告解放軍曾到楚餘河一帶活動。對於這一情況,外交部給予了高度重視。10月8日,章漢夫副部長向陳毅副總理書麵彙報,提出通過我昆明外事處提請緬方注意蔣軍挑撥陰謀的處理方案。
10月10日,我外交部迅速向雲南外事處發出陳毅副總理批發的加急電報,請雲南方麵轉告緬方,警惕蔣軍破壞和挑撥中緬關係的陰謀。雲南省政府外事處於10月16日麵告緬方駐昆明副領事吳拉吞,提請緬甸政府予以警惕。
“外交無小事”,一起蓄意製造中緬衝突的外交事件,由於我外交部正確、得當的處理而被及時化解。
檔案中記載的李紹清是何許人也,現在已無法查證了,但他身後的這個國民黨“中委二組”,卻是逃亡緬甸的國民黨殘軍的最高指揮機構,執掌著相當數量的特務組織和正規武裝部隊。據解密檔案揭示,其時在緬活動的國民黨殘餘部隊已達到了7400人左右。而此類的騷擾、挑撥甚至武裝竄擾事件也在邊境線上持續了近十年。
那麼,這支殘軍武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他們又是如何在中緬邊境生存下來的呢?
逃緬殘軍的“前世今身”
逃緬殘軍的前身是國民黨第13兵團第8軍709團,歸屬於李彌、柳元麟領導。
李彌,字炳任,雲南蓮山人,黃埔軍校四期步兵科畢業。1947年11月任整編第8軍中將軍長,1948年春,升任第13兵團中將司令官。其部在淮海戰役中被全殲,李隻身化裝潛逃。後受命重建第13兵團,並率部去雲南。
柳元麟,字天風,浙江慈溪人,1907年生,畢業於黃埔軍校四期步兵科。柳元麟先後擔任過總統侍衛總隊隊副、警衛團團長、警衛旅副旅長,直至總統府少將侍衛長,深受蔣介石器重。柳、李二人是同學,頗有私交。而李彌也極力拉攏這位“蔣校長”的身邊紅人,以期獲得蔣的信任,在組建13兵團時,李彌就多次向蔣提議由柳擔任他的副手,但蔣均以柳侍衛“總統”責任重大為由未予同意,直到19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柳才被下放出任李彌的副手。
1950年年底,在解放滇南的“元江戰役”中,李部被解放軍擊潰,四散奔逃,所轄709團逃到緬甸後,千辛萬苦地和台灣方麵取得聯係,得到蔣介石的手令竟是“斷決一切關係,自行解決”。殘軍在緬政府軍、當地土匪的多次圍攻後千辛萬苦殺出一條血路,在緬甸站住腳。蔣介石聞知後,認為其可以一用,又將逃往台灣、其時賦閑在家的殘軍的老長官李彌派回擔當頭領,第8軍副軍長柳元麟繼續擔任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