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張姓老板的故事頗足資噱。這名經營著張發記營造廠的老板聽說海利洋行正在籌建康沙立特橡樹種植公司,被花言巧語的宣傳打動了心,傻乎乎地向洋商表明想發財的願望,懇請他們指點如何辦理認購手續。海利洋行合夥人拜歐和猶大看準這個土包子對股票買賣的行情和業務一竅不通,很有利用價值,於是授意屬下職員陳某為他代寫申請書,一下子填報認購500股,將股款存進彙豐銀行。張老板原來就是個沉不住氣的入,投進血本認購股票,心裏老不踏實,成天嘮嘮叨叨地訴說緊張的心情。一些精細的華商拭目以待,看看這個老實巴交的發財狂會落得個什麼樣的下場。幾天以後,這位“義務演員”分到50股股份,仍由洋行代為保管。另外450份股款洋行以出售股票為由如數奉還,以示並無欺詐之意。不久,洋商傭人陳某喜氣洋洋地屈尊造訪,給張老板300兩銀子,向他解釋道:每股票價已經由9兩漲到15兩,洋行怕張老板過分擔心,先將他名下的股票代為賣出,這300兩銀子就是他應該賺得的錢。張老板這下打心眼裏服了,逢人便說發洋財容易,外國人辦事真牢靠。張老板式人物的義務宣傳衝垮了眾多華商的最後一道心理堤岸,促使橡皮股票無所阻擋地衝擊上海市麵。
三
這樣的股市局勢在世界經濟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即使許多乏人問津的橡皮股票也乘勢騰升,超過票麵價值五六倍毫不足奇。彙通洋行的地傍公司橡皮股票實收銀9兩,市價48兩,祥茂洋行的刀米仁實收銀8兩,市價66兩。至於牌子老、名聲大的公司更是隨心所欲地哄抬股價,藍格誌股價竟然超過票麵二十七八倍,高達1500餘兩銀,票麵僅100兩銀的彙通集團薛納王股票漲到一千五六百兩銀。
局麵已經到了十分嚴峻的時刻,崩潰隻是時間問題了,連當初製造這一騙局的外國冒險家、銀行家心裏也開始發怵,他們已經無法駕馭這匹脫韁的野馬了。然而莽撞的華人投機者畢竟初入股市,仍然懵懂無知,如癡如狂。
在橡皮股票瘋漲的日子裏,縱有個別華商慧眼獨識個中奧妙,在實際運作中又怎能逃脫厄運的追逼?上海富商劉柏生機敏過人,是投機場上的一把好手。他看準藍格誌公司擺的是空架子,股票價格高高飄起,回跌勢不可免,乘熱大拋遠期股票,先保住既得盈利,並窺測機會,企圖在期內逢低價時再補進,又可撈上差價之間的油水。麥邊之流一眼識破他在拋空,唯恐由此引發連鎖反應,馬上唆使一批黨羽代他們買進本公司橡皮股票,致使市價隻漲不跌。待到交貨期限臨近,劉柏生還是兩手空空,於是硬著頭皮拚湊款項,用比拋出價高得多的價格補進部分,但無力買回全部股票。交貨之日便是大難臨頭之時,劉柏生落得個傾家蕩產,身敗名裂。一位商戰健將反被聰明所誤,這說明卷入橡皮股票熱旋渦的人無法運用投機場上的一般訣竅來把握自己的命運。
劉柏生的悲慘遭遇使華商視拋空為畏途,不敢輕易嚐試擺脫困境的新方法,即使預感到股票或有下跌的危險,也隻好聽天由命了。
1910年三四月間,橡皮股票的新高峰不斷出現,投機狂熱幾乎引動全國,但實交現金的為數不多,大半仍做空盤交易,視臨時漲落以定輸贏。這種狀況猶如洋泡泡吹漲到了爆裂的臨界點。外國銀行見險象環生,拚命催贖押款,停止新的放款。玩弄橡皮股票的西方冒險家也深知到了關鍵時刻,洋泡泡爆裂後,如走脫不了,輕則債務纏身,重則潦倒終生。在此之前飄然逸去,那就美不勝收了。
於是,當初率先發難的麥邊又率先耍起隱身術,7月初他卷起全部款項,神不知鬼不覺地從上海消失了。購買藍格誌股票的華商發電詢查他的下落,自然有去無回,杳如黃鶴。除傳說中的橡膠樹種植國遠在數千裏的國外某地,是否確有其地其事根本無從考實,即使在上海的橡皮股票公司也不知設在何處。購股者這時才如夢初醒,懊悔不迭,在萬般無奈之際群相糾集成夥,托眾業公所會員代為拋售股票,得到的卻是冷冰冰的回答:“我們隻管賣出,不管買進,誰發的股票找誰去。”專營華洋股票交易的眾業公所在那些日子裏索性關門大吉。走投無路的上當受騙者鬥膽往裏衝,為首分子被英國巡捕抓捕,關進捕房。眾人回過神來,去尋找其他橡皮股票冒險家當麵算賬,結果同樣失望。原來眾多的橡皮公司是一路貨,風浪驟起,立時瓦解。這些冒險家便與麥邊一樣,也已經悄然離開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