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禁映影片”的禁映內幕(2)(1 / 3)

1964年7月31日,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結束,閉幕式上,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的康生雖然事先並沒有被安排講話,但卻登上了主席台。他對當時的文藝作品大加批評,點了《北國江南》、《林家鋪子》、《早春二月》、《不夜城》、《舞台姐妹》等一大串電影,說都是毒草,應該批判。為此,中共中央宣傳部給中央書記處寫了“關於公開放映並組織批判影片《北國江南》、《早春二月》的報告”,報告說:《北國江南》、《早春二月》是兩部思想內容有嚴重錯誤的影片,其共同特點是宣揚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溫情主義,抹殺和歪曲階級鬥爭,著重表現中間狀態的人物並以這種人物作為時代的英雄;為清除電影界、文藝界的錯誤觀點,提高文藝工作者和廣大觀眾的思想認識和辨別能力,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公開放映這兩部影片,並在報刊上展開討論和批判。不久,毛澤東批示:不但在幾個大城市放映,而且應在幾十個至一百個中等城市放映,使這些修正主義材料公之於眾。可能不隻這兩部影片,還有別的,都需要批判。於是,從1964年夏天開始,《人民日報》及全國各地的報刊,都開始出現批判電影《北國江南》、《早春二月》和京劇《李慧娘》的文章。那一段時期,江青經常會到文化部電影局看片子,有些片子還沒有攝製完成,電影局的同誌隻好到上海、長春去調。電影局三天兩頭接到中宣部的電話,說某部影片是毒草,馬上通知電影發行公司停止發行。有的影片剛出廠時被認為是香花,不久就成了毒草,過了一陣,又說不是毒草了。其實香花、毒草全憑上麵的一句話。有一位導演無奈地說,“一早起來,先要看看天氣,辨辨風向。往往是上麵一個噴嚏,下麵就刮起八級風”。

1964年12月,江青約中宣部的幾位副部長座談,要求中宣部通知全國報刊批判10部影片,有《不夜城》、《林家鋪子》、《舞台姐妹》、《紅日》、《逆風千裏》、《兵臨城下》,以至《白求恩》等。當時大家都認為要慎重考慮,沒有同意江青的意見。北京方麵不聽話,江青事後馬上來到上海。於是在上海的報紙上開始陸續出現批判這些影片的文章,隨後全國其他地方也相繼仿效。江青還在接見《奇襲白虎團》主創人員的座談會上,對幾部影片進行了一番評點:

《霓虹燈下的哨兵》不應拍成那樣的電影,比舞台差得太多。你們覺得怎麼樣?現在的電影沒有原劇的內在反帝和階級鬥爭的東西了。我看了很難受。趙大本來很可愛,電影看不到了。連長演成二流子了。電影把好的丟了,壞的出來了。資產階級方式的東西增加了。《千萬不要忘記》是寫了中間的人物(姚母和她的女兒)。有人說我怎麼那麼多的意見,我說誰突出了?資產階級突出了,戲多了,宣傳正麵的人物相反不突出了。對《早春二月》有的部長、處長上下同意,要塑造資產階級人物,結果出了個《早春二月》,群眾的眼睛是亮的,官老爺的意見不高明,通過兩個電影的爭論,群眾的眼睛就更亮了。時隔不久,江青又有了新主意,她指示,對批判的壞影片在上映時不要做修改,不要為那些壞影片遮醜。攝製一部電影要花費幾十萬元或者上百萬元,把壞片子藏起來,白白地浪費掉了,為什麼不拿出來放映,從而教育創作人員和人民群眾,又可以彌補國家經濟上的損失,做到思想、經濟雙豐收呢?1965年3月2日,鄧小平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很尖銳地指出:現在有人不敢寫文章了,新華社每天隻收到兩篇稿子,戲隻演兵,隻演打仗的,電影哪有那麼完善?這個不讓演,那個不讓演;那些“革命派”想靠批評別人出名,踏著別人的肩膀上台;要趕快刹車。

但鄧小平的意見並沒有被采納。1966年2月,江青受林彪的委托,在上海邀請部隊的幾位同誌,就部隊的文藝工作進行了座談。座談會之前,林彪曾給參會人員打預防針:江青同誌昨天和我談了話。她對文藝工作方麵在政治上很強,在藝術上也是內行,她有很多寶貴的意見,你們要很好重視,並且要把江青同誌的意見在思想上、組織上認真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