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16古微(1 / 1)

明憲宗時期,雖京都早已遷至北京,但金陵故都依舊繁華似錦。

自古秦淮河畔多名妓,此時的她與邵三都是自立豔幟的詩妓。

雖她們同操一業,又是好友,性情風格卻迥然不同。

邵三年十八,性情溫婉嫻靜,她雖僅十六歲,性格卻清雅孤高。

兩人也有共同之點,就是賣藝不賣身,主要以詩文彈唱酬客。

憲宗成化十四年冬天,閩縣世家子林景清路過金陵。

被邵三溫柔嬌豔的風采迷住。

她正巧路過,看見林景清隨手擱在茶幾上的詩箋,生了傾慕之情。

邵三看出她的心思,想成其好事。

三人碰杯暢飲,言談更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轉眼已是夜闌人靜,邵三知趣地悄然離席歸去,當晚林景清留宿,與她同入鴛鴦帳。

數月之後,林景清所帶盤纏用盡,家父催他歸家。

林景清打算回家後稟明父母,再馬上回頭來迎娶她。

此時明朝廷皇帝無能,宦官亂政,國家一派混亂。

東海倭寇乘虛而入,在閩浙沿海一帶燒殺劫掠,肆無忌憚。

林景清本想冒險北行,無奈父母堅持反對,直到六年後。

他迫不及待地兼程北上,一路思念情人,歸心似箭。

一天晚上,在白沙渡泊船他見一女子從河對岸渡水而來。

正是她。

一對情人說說哭哭笑笑,不覺就已東方發白,荒村雞唱。

林景清眨了眨眼,再一看,懷裏的情人倏忽竟不見了,不過是南柯一夢。

待他來到金陵,才知佳兒已逝。

深夜不寐,他索性起身蹁步來到廊下。

無意中回頭,隱然看見臥室內燭影閃動,一身盛妝的她含笑坐在芙蓉帳中,神貌一如往昔。

二日,邵三進來照應竟見林景清躺在館中玉香的身邊,氣息已盡。

她是玉碎香凝,楊玉香。

唯願來世,與君偕老,莫負相思。

——楊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