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弭謗,道路以目,厲王喜歡了。
秦始皇討厭詩書,誰敢偶語棄市,怕棄市的大概就掩了口,始皇當然會心的微笑了。
可是,看看後文吧,“三年乃流王於彘”,始皇當了皇帝直到秦亡才十五年。
“此路不通”
牌子從古就掛起,偏有人要走那不通的路。
在這一點上,人與蒼蠅差不了多少,蒼蠅盡往玻璃窗上撞,它想飛出去。
厲王和始皇那麼做,也還情有可原,他們稱王當皇帝,本來是人民的對頭,不把人民壓住,難道等人民把他們轟掉?
可是,時代過去了,如今誰也不能稱王,誰也不能當皇帝,我和你,你和他,全都是主人的身份。
你怎麼想壓住我?
你怎麼能壓得住我?
咱們的房子太破爛了,得改修一所新的。
咱們有些壞脾氣,譬如,愛把爛東西供在廳堂裏,拆下棟梁煮各自的飯菜,那些脾氣非改不可,否則新房子修不起來,修起來了一會兒又破爛了。
咱們全都是主人,見到就說,言無不盡,無非要商商量量,大家過個較好的生活。
這就叫做“言論自由”。
別以為說話就是想造反。
奴隸對付主人才造反,人民對付皇帝才造反,那樣的時代過去了。
如今隻有信任不信任,隻有委托不委托,無所謂造反不造反。
誰要爭取別人的信任和委托,卻走厲王和始皇的路子,孟子說,緣木求魚,《聖經》說,駱駝鑽針孔。
1945年4月18日作,刊4月29日《新華日報》,署名葉聖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