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士:刺客亡命的理念”中,探討刺客的個人與曆史價值的互動,刺客大量出現的社會內幕,如個人強權主義的畸形強化,以及懷抱“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的上古著名刺客案例。在這一章裏,將具體關注支撐著刺客進行暴力活動的精神根源——“亡命”理念和“士為知己者死”的極端信念。隻有解析了這兩個思想上的根源,才能徹底將刺客的刺殺行為放在它應有的高度,而不是一味地讚美和褒揚。
“血幕:刺客的獨立王國”中,專題介紹刺客世界的幾大著名的組織形式與培養係統,如以“養死士”聞名的戰國四公子、雍正皇帝的粘竿處和“血滴子”、日本的忍者和中古時代波斯山中老人創建的獨立王國“殺手團”。本章講述的主要是組織化、集團化的刺客,這和以前我們所接觸過的刺客故事截然不同。我們所認識到的刺客大多數是獨來獨往的,但曆史上的刺客,往往要依托於某個強大的組織才能生存,其中尤以日本的忍者表現最為明顯。有組織的刺客行為,可以等同於謀殺,因而就談不上什麼正義、為民。
“血滴子:刺客的嗜血利器”中,從技術角度分析刺客行刺的裝備和戰術,有一點獵奇的色彩,但主要是讓大家通過對大鐵椎、魚腸劍、毒藥、爆裂子彈、陷阱、易容術和遁形術這些奇特“發明”的認識,窺見某些人類個體間殘殺的現實。
“劍氣:刺客的傳奇異化”中,試圖揭示人們對刺客刺殺成效的憧憬與好奇,鑄就了小說中、傳奇中的刺客形象,這樣的著名虛構人物有呂四娘、眉間尺、張文祥,以及香港電影中的“殺手的童話”,以及“這個殺手不太冷”。
“騎士精神:刺客的民族情結”中,回溯刺客在曆史各個更迭時期的時興和當今社會對刺客的先驗認識是如何奠定的,話題將涉及到19世紀的民族革命、20世紀末的民族國家熱潮等。薩拉熱窩事件、安重根刺殺伊藤博文等事件都會出現。這些刺殺行為,都是以民族和國家的名義進行的,但這些刺殺,無疑都是失敗的——在政治上是失敗的。那些被後世所銘記的民族主義刺客,並沒有為他們的國家和民族帶來和平與安寧,反而因為刺殺而將自己的民族和國家帶入了新的困境。
“女吊:刺客中的第二性”中,專題討論在刺客中,女刺客的獨特存在價值。比如刺殺馬拉、列寧的女刺客,和實際等同於刺客的參孫情人大利拉、絕世美女西施等。其實,刺客身份不分男女,但在某些場合下,女刺客的刺殺行為更容易成功,這就不是刺客的能力或技巧問題,而是這個社會的問題了。
“陰影:刺客史上的謎案”中,說的是行刺仇殺史上很多成功的刺殺,都沒有曆史的定論和結案,隻有既得利益者的沉默。本專題沒有探求謎案的謎底,隻是給出事件的內因和影響,內容將涉及肯尼迪遇刺、燭影斧聲、術赤被殺、張文祥刺馬等。之所以會有這些產生謎案的刺殺,關鍵不在於刺殺本身,而在於被刺者或者刺殺者的政治和社會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