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廣泛合作(5)(1 / 2)

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的第二天,芬蘭政府立即召開緊急會議,討論蘇德戰場局勢和芬蘭的對策。絕大多數出席會議的人認為,戰爭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德國的戰敗不可避免,芬蘭必須利用最初的機會退出戰爭。1943年2月13日,芬蘭財政部長唐納致信英國海軍大臣亞曆山大,詢問有什麼途徑可以恢複英芬之間的和平。同時,芬蘭政府還利用美國外交官向蘇聯進行和平談判的試探。德國對芬蘭的上述行動非常不滿,希特勒和裏賓特洛甫在與芬蘭外長拉姆賽會談時明確要求芬蘭必須保證停止一切單獨媾和的行動,否則,德國將對它采取“極端措施”。這使德芬之間的關係急劇冷淡。自1942年底和1943年初,芬蘭便不再參加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圍攻,也沒有去切斷同盟國經摩爾曼斯克鐵路向蘇聯輸送物資的交通線。

匈牙利政府也開始向西方大國進行和平試探。早在1942年夏,匈牙利外交部的一名負責官員在伊斯坦布爾與英國外交官建立了接觸,在英匈舉行的秘密會談中,匈牙利政府代表表示,匈牙利準備投降,隻要英美軍隊進抵匈牙利邊境,匈牙利的投降便立即生效。同時,匈牙利還在單獨媾和問題上尋求意大利的支持。1943年4月,當時任匈牙利總理的卡拉伊訪問羅馬,卡拉伊直言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討論匈牙利停止戰爭的可能性問題。1943年秋季,匈牙利與英美兩國接觸頻繁。7月,匈牙利國家銀行行長巴拉尼亞伊在伯爾尼同美國戰略情報處官員艾倫·杜勒斯舉行秘密會談,前者表示匈牙利反對的是蘇聯而非西方。之後,匈牙利的代表又在裏斯本同美國人接觸,雙方讚同戰後在中歐建立以哈布斯堡王朝成員為首的聯邦。9月初,匈牙利代表在停泊於馬爾百拉海上的英國軍艦上會見了英國駐土耳其大使,英國大使向匈牙利代表通報了接受匈牙利的投降建議,並轉達了可供選擇的條件。據美國駐匈牙利公使蒙哥馬利證實,英匈雙方還擬訂了停戰協定草案。匈牙利的這些行動被德國視為背叛行為,遭到指責,並促使德國最終下決心占領了匈牙利。

4.四巨頭會議

早在1943年8月7日,丘吉爾就致電斯大林,“希望能夠在最近舉行三國政府首腦會議”。8月9日,斯大林回電表示同意,並建議先由三國有關代表舉行一次會議,作為三國首腦正式會晤的預備會議。在魁北克會議期間,斯大林與羅斯福、丘吉爾商定先召開三國外長會議,為他們親自參加會談做準備。此後,三國就會議的議事日程、時間和地點進行了協商。美英希望在英國或某個中立地點舉行會議,但斯大林堅持要在莫斯科舉行。最後,美英作了讓步,同意斯大林的意見。這樣,10月18日至30日三國外長會議便在莫斯科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除三國外長外,還有三國的高級軍事參謀人員。這次會議是為三國首腦會議的召開做具體準備,與會者的目的各不相同。正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所說:“每一個主角都有他認為特別重要的議題。俄國人感興趣的是1944年春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赫爾最關心的是四大國簽署關於戰爭目標和維護和平的國際組織,我的目的是就建立一個同盟國協商與戰爭有關的歐洲問題的機構達成協議。”這樣列入會議議程的有:縮短戰爭時間的措施的問題、簽署普遍安全宣言問題、德國的處置問題以及成立歐洲谘詢委員會問題等。

為了盡快結束戰爭,蘇聯希望會議明確規定開辟第二戰場的日期,因而要求英美對此作出具體的承諾。美英反複表示進攻法國的決定沒有任何改變,但必須具備3個條件:西北歐的德國空軍力量的削弱;進攻時德國在法國的預備隊不超過12個師;在發動進攻的頭兩個月內,德國無法從其他戰場向法國調集15個師以上的兵力。美英實際上不願承諾開辟第二戰場的具體日期,最後在蘇聯的倡儀下,美蘇英三國外長會議在公報中宣布:三國政府一致認為首要目標是結束戰爭,三國並就縮短對德國及其歐洲衛星國的戰爭所采取的措施作了開誠布公而又詳盡的討論。

戰後德國的處置問題是與會國關注的問題之一。赫爾提交了一份處置德國問題的文件,主要內容有:德國承認徹底失敗;賦予聯合國家占領整個德國、監督德國經濟活動、遣散德國軍隊的權力;釋放戰俘和政治犯,解散集中營等。由美蘇英占領德國,並成立盟國管製委員會來落實上述措施。艾登則主張分割德國,特別是要把普魯士分離出去。莫洛托夫表示,蘇聯完全讚成所有能夠使德國將來不再戰的措施,但蘇聯對處置德國的問題缺乏考慮。經過協商,三國一致同意,德國應歸還侵占他國的領土,邊界恢複到1938年的狀態,東普魯士應從德國分離出去。至於具體細節再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