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上,日偽軍還采取了對抗日聯軍第1路軍進行長期封鎖和分割包圍的辦法。他們別出心裁地組成了“出擊隊”、“遊擊隊”、“警防隊”、“挺進隊”。“特搜班”等對付抗聯的部隊專門在空軍飛機的配合下,采用“陸空呼應”戰術、“踩踏戰法”和狗蚊子戰術,到處搜尋抗聯部隊,一旦發現抗聯的蹤跡,就在飛機的引導下窮追不舍,對抗日聯軍進行分區圍攻。日偽軍為了追捕楊靖宇,還專門組成了“富森工作隊”、“程斌挺進隊”、“唐振東挺進隊”、“地方工作班”等4支部隊,富森工作隊由富森警備科長全麵指揮,督勵統轄程、唐挺進隊,這4支部隊呼應合作,實施特別工作。
在政治上,日偽軍繼續采取誘降政策,改變了過去處死抗聯戰俘的做法,千方百計地對其進行“宣撫”,招降納叛,動搖瓦解抗聯部隊的軍心,切斷人民群眾與抗日聯軍的聯係。除此之外,日偽軍對出入集團部落的人,進行指紋對證盤查,發現可疑跡象,就以“通匪”論處。
在經濟上,日偽軍繼續大搞“歸屯並戶”,實行更為嚴密的經濟封鎖。日軍要求在“集團部落之外絕無家屋,食宿之處所一律搗毀”,平時配給老百姓的糧食不超過3天,千方百計斷絕抗日聯軍的糧食和服裝來源。
在這種情況下,東南滿的抗日鬥爭形勢越來越嚴峻,抗聯戰士不得不進入深山密林之中,遊擊區縮小了,他們在極度艱難的處境下堅持抗日鬥爭。為了粉碎日偽軍新的“討伐”陰謀,1939年10月1日至5日,楊靖宇、魏拯民等抗日聯軍將領來到樺甸縣頭道白河,召開中共南滿省委和第1路軍主要領導人會議。這次會議決定,為了保存實力,免遭日偽軍的殲滅性打擊,各部隊化整為零,編成小分隊分散遊擊。會後,楊靖宇率領警衛旅及第1方麵軍共800多人,在樺甸縣夾皮溝、蒙江縣(今靖宇縣)甕圈、六條河沿和金川縣回頭溝等地積極活動,牽製日偽軍,使第1路軍其他部隊能夠順利轉移。
楊靖宇擔任第一路軍的總司令兼政治委員,和戰士一樣過著清苦的生活,戰場上和大家一起打仗,生活上從來不搞特殊化。反“討伐”鬥爭,由於日偽軍追蹤很緊,封鎖很嚴,楊靖宇經常餓著肚子打仗。部隊沒有糧食的時候,戰士們吃樹皮、草根,楊靖宇總司令也吃樹皮、草根。
一天,楊靖宇對幾名戰士說:今天我們改善一下生活,你們去牽幾匹馬來。注意,你們要牽馬屁股上烙了字的,那是敵人的馬,千萬不要牽老百姓的馬。
幾名戰士受領任務以後,當天夜裏就牽回來幾匹帶字的馬,殺了大家吃馬肉。那時候,由於部隊經常吃馬肉,有一些戰士拉肚子,楊靖宇總司令也發高燒了。事務長知道後,就用麵袋底的那點麵粉烙了兩張餅,讓警衛員送給楊靖宇。
楊靖宇間到餅的香味,笑了。他正要伸手,忽然轉過頭問警衛員:這餅是哪兒來的?
警衛員說:事務長烙的。
大家都有嗎?
警衛員支吾了好半天,說:就剩下這麼點兒麵了,照顧一下你的身體。
楊靖宇聽後,把餅一推,說:同誌,在困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想著大家,好好照顧同誌們,他們行軍打仗,流血負傷,太辛苦了。我不能和他們吃兩樣飯,你把餅送給傷病員。
傷病員聽說這是楊司令送來的餅,誰也不肯吃。楊靖宇讓警衛員把餅切成條,放到鍋裏煮了煮,讓大家都吃一點。
12月24日,抗聯指戰員在臨江縣板石溝與偽軍激戰後,警衛旅與第一路軍的部隊分開了。12月底,警衛旅在蒙江縣的七號橋伏擊偽軍,把偽軍的二個連殲滅了。
1940年初,楊靖宇率領部隊回到了蒙江縣。為了籌措給養,警衛旅襲擊了龍泉鎮,龍泉鎮是日偽軍在蒙江縣的一個重要據點。這次戰鬥,雖然攻克了龍泉鎮,殲滅日偽軍近百人,繳獲了一些糧食和物資,但也暴露了部隊的行蹤。這以後,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穀隆一郎親自坐鎮蒙江縣,調集了日軍大原、有馬、渡邊等部隊,偽軍步兵第三團和9個警察大隊,1個森林警察大隊,共4萬多人,組織多支“討伐”隊,跟蹤追擊,決心圍殲楊靖宇指揮的這支抗日聯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