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德雷升任集團軍群司令後,布列塔尼半島的德軍殘餘勢力尚未肅清。按“霸王”行動計劃的部署,巴頓的第3集團軍應首先掃蕩該半島,奪取聖馬洛、布雷斯特、洛裏昂、聖納澤爾等重要港口。布萊德雷根據德軍主力已調往諾曼底的情況,與艾森豪威爾、巴頓商量並決定隻派巴頓手下的第8軍參加戰鬥。巴頓的其他軍則改派到東線作戰。巴頓很長時間未參加戰鬥了,他終於抓住了機會,指揮裝甲師和機械化步兵師大戰半島上的殘敵。在肅清半島的戰役中,報上頻頻出現巴頓的頭條新聞,報道他的戰績。但是,德軍撤到重要港口,負隅頑抗。他們執行希特勒血戰到底的命令,美軍以高昂的代價奪取了已經無關緊要的布雷斯特港。戰後,許多曆史學家批評布萊德雷在半島投入兵力,付出了無謂的犧牲。布萊德雷則認為,他派巴頓和米德爾頓掃蕩半島,主要還是解決後勤問題。盟軍每天需要2.6萬噸作戰物資。布列塔尼戰鬥開始時,盟軍僅靠瑟堡港和空中運輸解決後勤補給問題。在8月份,遭破壞的瑟堡港隻運進了1/3的物資,其他物資仍靠“奧馬哈”和“猶他”灘運輸作戰物資。因此,奪取半島的港口,並非無關緊要。此外,奪取半島上的港口,美軍部隊可以不經英吉利海峽,而是直接從半島上岸參戰。在整個半島,約有5萬德軍非主力部隊,德軍精銳的空降第2師也秘密調往半島。若忽視半島,則會給阿弗朗什-雷恩-聖納澤爾-線增加壓力,盟軍不得不加強這一線的防禦。所以,肅清半島的殘敵可一舉多得。
8月上旬,布萊德雷開始考慮圍殲德軍於諾曼底的計劃。他計劃在奪取布列塔尼半島後,將第1、第3集團軍沿卡昂至勒芒一線擺開,建立好運輸線。然後由6個裝甲師為先鋒,機械化步兵居後,向巴黎挺進。3個空降師在奧爾良以北空投,阻止德軍沿巴黎至奧爾良一線潰逃,並起到掩護南翼的作用。達到這些目的以後,地麵部隊向東南的巴黎、東麵的塞納河和北麵的埃迪普進攻,最終攻占巴黎。
布萊德雷構想的遠距離迂回包圍計劃,目的是將德軍包圍在諾曼底,防止其向塞納河潰退。孤立巴黎後,盟軍可以從迪埃普向加來進攻,殲滅德軍第15集團軍,肅清進軍德國本土的障礙。
布萊德雷的宏偉計劃需要有強有力的後勤補給為基礎,裝甲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需要大量汽油才能保證進軍巴黎的速度。布萊德雷寄希望於蒙哥馬利,即以他手下的加拿大第1集團軍奪取法萊斯,建立補給線。
正當布萊德雷還在設想新計劃時,希特勒於8月2日命馮·克魯格攻擊美軍脆弱的莫泰思地區。希特勒企圖靠這次有限進攻讓主力撤到塞納河。8月7日,克魯格將幾個裝甲師從蒙哥馬利戰區調到美軍戰區,企圖突破莫泰恩,奪取阿弗朗什。
布萊德雷獲得情報很晚,但他迅速地加強了莫泰恩防線。許布納的“大紅一師”8月3日攻占莫泰恩後將該城交給了霍布斯的第30師,而“大紅一師”則調往馬延,緊挨著埃迪的第9師。雷·巴頓的第4師部署在聖波伊斯擔任預備隊,羅斯第3裝甲師的一部分也在附近。最後,布魯克斯的第2裝甲師的部隊路過該地,加入了“大紅一師”以加強防禦。
除此以外,布萊德雷於8月6日獲得情報後又將巴德的第35師調給柯林斯。同時,布萊德雷電話通知巴頓,命令向沃克第20軍靠攏的另2個師(第80師、第35師)停止前進,以防不測。
8月7日,布萊德雷驅車去巴頓的指揮所了解布列塔尼的戰況。同時,布萊德雷向巴頓通報了莫泰恩遭到反擊的簡況以及自己試圖從巴黎到迪埃普遠距離包抄的新構想。巴頓沒提出太多異議,但要求讓他的第3集團軍實施橫掃式的突擊。
從諾曼底登陸到巴黎解放,標誌著盟軍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巴黎的解放也標誌著整個諾曼底戰役的勝利。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布萊德雷始終是一位戰爭的直接組織者和指揮者。他從集團軍司令升任集團軍群司令後,更是美軍在盟軍中的重要戰場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