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如此重創的“富蘭克林”號在全體官兵和第一二大隊友艦的大力支援下,經數小時的拚搏,竟然奇跡般的撲滅了大火。在這場災難中,“富蘭克林”號共有724人死亡,265人受傷。後在“匹茲堡”號的拖曳下,回到了烏利西基地。經短時間搶修後,恢複了航行能力,在“聖非”號巡洋艦的護送下於4月28日返回了美國本土的布魯克林海軍基地。“富蘭克林”號是太平洋戰爭中受創最重卻沒有沉沒的航母,該艦的搶救經驗,對戰後航母的艦體設計和損管係統配置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艦長蓋爾斯因此受到嘉獎,並在6月30日升任聖迭戈海軍基地的司令;加裏和卡拉漢被授予美國最高榮譽勳章——國會勳章,1984年和1968年美國海軍分別將一艘“佩裏”級護衛艦和“諾克斯”級護衛艦以加裏和卡拉漢的名字來命名,以此表彰和紀念他們的英勇事跡。
對於來自台灣地區的空中威脅,則由英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現屬美軍第5艦隊建製,番號為第57特混編隊航母編隊)負責消除。英國海軍在1944年末基本掌握了大西洋的製海權,能夠抽調部分艦隻轉用於太平洋方麵,於1944年12月,正式組建成英國太平洋艦隊,由弗雷澤海軍上將任司令。在衝繩戰役前,英國決定派出太平洋艦隊的航母編隊參加衝繩戰役。這支航母編隊被美國第5艦隊授予第57特混編隊的番號,由英國太平洋艦隊副司令羅林斯海軍中將指揮,在第5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的統一指揮下作戰。
3月16日,第57特混編隊從馬努斯島出發,20日抵達烏利西基地,進行補給和短暫休整。3月23日,從烏利西啟航,向先島群島航行。
3月26日拂曉,到達先島群島主島宮古島以南100海裏處。隨即,出動艦載機對島上機場實施突擊,經過數天空襲給予日軍在這一地區的航空兵力和機場設施造成了嚴重損失。
至此,在美軍登陸編隊到達衝繩島海域之前,第58和第57特混編隊就已經有效地削弱了日軍在衝繩群島北南兩個方向的航空兵力,進一步孤立了衝繩島守軍。
在衝繩島西南,距那霸約15海裏處是由10餘個島嶼組成的慶良間列島。這些島嶼坐落入長約13海裏寬約7海裏的海域,10個主要的島嶼上都是懸崖峭壁、礁石林立。
3月17日,為登陸擔任護航和支援的第52特混編隊司令布蘭迪海軍少將、第51特混編隊司令基蘭海軍少將、陸軍第77師師長布魯斯陸軍少將和水下爆破大隊大隊長漢隆海軍上校一起製定了慶良間列島登陸計劃。根據空中偵察,發現日軍在慶良問列島的防禦非常薄弱,他們遂改變了特納將軍原先計劃以1個加強營的兵力逐個攻取的設想,決定以77師為主力在6個較大的島嶼同時實施登陸,力爭一舉奪取慶良間列島。
3月23日,布蘭迪海軍少將指揮由18艘護航航母、15艘驅逐艦、19艘護衛艦、70艘掃雷艦以及一些炮艇、獵潛艇等小型艦艇組成的第52特混編隊,開始對接近衝繩島的航道進行掃雷,護航航母則出動艦載機對衝繩島、慶良間列島的日軍進行轟炸,以掩護掃雷行動。
3月25日,編隊中的2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對慶良間列島實施預先火力準備,同時掩護水下爆破大隊偵察各島嶼登陸地點的海灘情況。
3月26日淩晨,第51特混編隊第一大隊的11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和8艘護衛艦對衝繩島實施炮火準備,以吸引日軍的注意力,掩護在慶良間列島的登陸。
4時30分,編隊開始對慶良間列島實施登陸前的炮火準備;7時許,第77師由430餘艘登陸艦艇運送,兵分4路,在海空火力支援下,同時在坐間味島、阿嘉島、慶留島和外地島登陸。日軍的防禦兵力薄弱,無力進行有效的抵抗。至黃昏時分,美軍已占領上述4島,並開始在慶良間海峽布設浮標等錨地設施。
入夜後,日軍以自殺飛機和自殺艇對登陸美軍進行了“特攻”襲擊。雖然給美軍造成了一些損失,但對整個戰鬥沒有產生多大影響。
3月27日,美軍向其餘島嶼發動進攻,很快就占領了整個主砂良間列島。日軍沒有想到美軍會進攻這個群島,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隨著戰爭的發展,日軍必勝的信念早已破滅,士氣非常低落,與戰爭初期根本無法同日而語。
在此次戰鬥中,主島渡加敷島上300多守軍幾乎不戰而逃,退到島上的山中。美軍隻是想奪取一個錨地,並不在意這些日軍殘部,因此沒有組織清剿。而這些日軍盡管還有火炮等重武器,但因懼怕美軍的報複,不僅沒有主動出擊,甚至連火炮都沒發一枚,與美軍“和平相處”,直至戰爭結束。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日軍的士氣之低,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