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曆史死結8(1 / 1)

禁煙大臣林則徐的生死之謎

林則徐生於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卒於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福建侯官人。他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因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堅持維護中國主權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國人的敬仰。

道光十八年(1838年),道光皇帝特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禁煙。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上將從英國手裏收繳全部鴉片近2萬箱(約237萬餘斤)當眾銷毀,沉重地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誣陷。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昏庸、剛愎的道光皇帝為討好英帝國主義,將在廣東查禁鴉片立有首功的林則徐罷去欽差大臣和兩廣總督的職務,調往浙江軍營“戴罪立功”。一個月之後,林則徐又被道光皇帝一道諭旨“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他忍辱負重,踏上戌途。

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政府為進剿太平軍,再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理廣西軍務。他帶著兒子林聰勇和親信幕僚劉存仁,離開了家鄉福建,星夜兼程,直奔廣西。當一行人路經廣東普寧時,林則徐突然發病,且病情越來越重,不省人事了。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暴卒於潮州普寧縣行館,終年66歲。

關於林則徐為何突然發病而死,民間認為可能是被人陷害。因為林則徐在廣東大力禁煙,得罪了不少人,被人下毒害死也是可能的。至於下毒之人,傳得沸沸揚揚的就是林則徐在廣州查辦鴉片時雇用的廚子鄭發,林則徐獲罪充軍伊犁後,鄭發就投靠洋人了。

據坊間傳言,林則徐臨死前大喊“星鬥南”三字,按福州方言,“星鬥南”乃“新豆欄”。而新豆欄在廣州十三行附近。按林則徐曾孫林蘭岑的分析,廣東十三行行商們,乃食夷利者,特恨林公,怕他重來使壞,故買通廚人鄭發,用巴豆這種十分厲害的瀉藥熬粥給林公喝,林公於是病泄不已,委頓而死。更有人直接點名,最恨林公的,乃是行商商總伍家,聽說林公複督粵事,巨恐,遂遣親信帶巨款賄賂林公廚人。林則徐死後,廣東一帶就傳說:有人親眼看見在廣州一家客棧,十三洋行總頭目伍紹榮手下的一名親信與鄭發竊竊私語,桌上有一堆白花花的元寶。還有人說,林則徐轎子的扶手上,抹有劇毒……

近年來有人根據新近發現的林則徐《訃文》和林則徐之子林汝舟《致陳子茂書》等材料, 認為林則徐的死因不是被毒死也並不隻是腹瀉。自11月12 日至15 日,林則徐一直在趕路, 沒有服藥,所以吐瀉情況已很嚴重。15、16 日服用“中和之劑”後,吐瀉情況有所好轉,但林則徐抱病繼續日夜兼程,辛勞顛簸,身體得不到休息,病情則轉為“胸次結脹”、“痰喘發厥”,引發了心肺舊疾,以致“兩脈俱空, 上喘下墜”,“喘急愈甚”。在元氣大虧、脾胃虛寒的情況下,醫生卻又“投以參桂重劑”、“連進葠劑”,結果藥力未及奏效,反使喘咳增加,舌蹇氣促,加上他已是66 歲高齡之人,經不起路途顛簸,終致無法挽救。

有關林則徐暴死的原因,還有其他說法,但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100多年來的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