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律後即耶律阿保機的皇後,名月理朵,漢名平。阿保機稱帝時封她為應天大明地皇後。到遼太宗時又尊為應天皇太後,死於遼穆宗應曆三年(953),終年75歲。阿保機死後,她利用契丹殉葬的民俗,打擊異己大臣,自己也被迫搭進去一隻手,所以曆史上又稱她為斷腕太後。
與阿保機的親上親
述律氏家族本來起源於回鶻,述律後的曾祖魏寧做過舍利,即一種為契丹貴族中勇猛但沒有官職的子弟設的稱號,祖父是慎思,做過皇家總管梅裏,父親月也做過梅裏。他和阿保機的姑姑結婚,生下斷腕太後月理朵。在當時的契丹社會中,和中國古代社會漢族人一樣盛行姑表通婚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更進一步拉近親屬關係,但對於優生卻很不利,所以現在婚姻法都禁止了這種通婚的方式。
月理朵長大之後,她便和舅舅撒剌的兒子阿保機結了婚。她對於阿保機的事業所起的作用是相當大的,她本人就非常有智謀,而且還能領兵作戰。在阿保機遇事時常能幫他果斷應變,處理大事。在民間傳說中也有關於她的故事:有一次,她見到了地神站在遼水和土河的交彙處,但一看見她,地神卻趕忙躲開了,為此還有一句童謠:“青牛嫗,曾避路。”神話故事和童謠傳開以後,月理朵便成了地神的化身,這使她在當時信仰神靈的契丹社會中更充滿了神秘感,無形中增加了她的個人威信。
鼎力助夫
對於阿保機的事業,她傾注了全部精力。其中之一就是為阿保機盡力發現保舉人才,漢人韓延徽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正是由於她的極力推薦,才使阿保機有了一個很得力的謀士、助手。在阿保機領兵四處征討的時候,述律後便主持後方的工作,堅守大本營,使阿保機在前線能集中精力,不致分心。在平定諸弟叛亂的過程中她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正是她派兵追擊攻打大帳掠走神帳和旗鼓的叛軍,並奪回了象征可汗權力的旗鼓。在她的影響下,她的族兄弟們也大力支持阿保機,她的兄長敵魯和弟弟阿古隻等一些人對阿保機全力支持,在阿保機對其他人的政治鬥爭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為佐助有功,阿保機也提高了妻子述律家族的地位和權力。阿保機妻族的地位僅次於皇族。
等到阿保機終於戰勝所有的對手順利登上皇位時,月理朵也自然地當上了皇後。為了擴充疆土,阿保機又積極地四處用兵,後方的事務也就落到了能幹的述律後的身上。為進一步鞏固後方,看守大本營,述律後征得阿保機的同意,建立了直接歸自己統轄的宮廷衛隊。她確實有些先見之明,在阿保機又一次出兵走了之後,室韋部落的黃頭和臭泊兩個家族便想趁機偷襲,述律後得知後,派兵埋伏等候,等他們到了之後,領兵大破室韋人,這一仗使述律後名聲大振。除了實際作戰外,述律後對於阿保機的一些重要的戰爭計劃也經常參與謀劃,還曾阻止了阿保機的一次毫無意義的出征。這一年,南方的吳國向契丹進獻了一種猛火油,說是遇到水後火不但不會滅,反而會燒得更旺。阿保機一聽動了心,馬上就想領兵去攻打幽州城試一試這種猛火油的威力。述律後得知後,趕忙去阻止,她並沒有單純地阻止,而是策略地提出了騷擾幽州的戰略。她說:“我們用三千騎兵埋伏在幽州一側,然後再掠其四野,這樣就使城中糧食沒有了來源,不用幾年,幽州便會守不住了。如果我們冒險地用兵,萬一不能速勝,不但會被中原的人恥笑,而且我們部落內部也有解體的可能。”阿保機開始並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上,但後來經過仔細考慮,認為皇後的話很有道理,便不再一時衝動去打幽州了。以後阿保機曾在神冊二年(917)和神冊六年(921)兩次率兵南下中原,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時,阿保機才認識到妻子述律後騷擾幽州這種策略的正確性,實施之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述律後的謀略在阿保機出兵渤海時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偏心幼子
後來,述律後跟隨阿保機一起出征,征討東麵的渤海國。渤海國被攻下後,阿保機建立了東丹國,任命長子耶律倍做東丹王,自己返回途中死於扶餘城。從阿保機死後到新君主選出,這段時間按照遊牧民族的傳統習慣,要由皇後主持政務,繼承人也要由皇後主持召開大會選舉產生。述律後的權威就很大了,暫時掌握軍政大權。等阿保機安葬之後,她主持了契丹貴族參加的推薦繼承人的大會,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了耶律德光。當初阿保機曾立長子耶律倍為太子,這說明阿保機是想讓他繼承皇位的,這也符合中原王朝嫡長子繼承製的做法。但在滅渤海國後,卻冊封耶律倍為人皇王管理渤海地區。這大概是述律後影響的結果,讓耶律倍留在東邊,而讓自己比較喜歡的次子耶律德光繼位,最後將耶律倍逼得隻好逃奔後唐,耶律倍後來被後唐李從珂派人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