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宗乾順繼位的時候,隻有4歲,大權由梁乙逋和妹妹梁太後操控。在他正式親政前的10多年中,任由梁氏家族窮兵黷武,連年對宋朝發動戰爭。梁太後被遼國毒死後,乾順當政。在遼國的支持下,他對外與宋化幹戈和解,親附遼國;對內則削弱政敵,鞏固嵬名氏皇族的勢力。
和睦宋遼
崇宗即位後,曾上書向宋朝請求謝罪。宋神宗表麵接受其懺悔,其實並不相信,仍繼續讓邊將接受西夏的歸降兵卒,並嚴加戒備,有時還出兵騷擾夏境。
宋將種樸曾於赤羊川俘虜西夏人口百餘人,牲畜5000餘頭。西夏派兵追擊,被宋軍擊敗。崇宗發動反擊,派騎兵2000攻打浮圖岔,擊敗宋軍。不久,宋將王湣鎮壓已經叛夏降宋的邈川部落叛亂。崇宗聞訊派大將仁多保忠領兵10萬前去包圍,結果反被王湣打敗。隨後,夏軍又敗於宋將苗履之手。宋徽宗當政後,宰相蔡京與宦官童貫勾結,對外實行開邊政策,以武邀功。從貞觀四年(1104)到元德元年(1119)的十餘年中,宋軍更是不斷襲擊夏域。
戰場上的節節失利,逼迫乾順經常向遼國求援。依賴對遼國的卑辭厚禮與姻親關係,由遼出麵斡旋調停或對宋施加壓力,才勉強頂住了宋朝的壓力,穩定了政局。
整頓內政
在對宋朝的關係稍有緩和後,崇宗乾順開始著手清除政敵。永安二年(1099)四月,乾順將梁太後時窮兵黷武的罪責全部推到大將嵬保沒、陵結訛遇身上,理由是他們都支持梁太後對外用兵。二人被處死。隨後,仁多保忠邈川之戰失利,抑鬱不已。宋朝宰相蔡京得訊後,派使者潛入西夏,企圖誘降。使者被西夏截獲,乾順借機解除了仁多保忠的兵權。這樣一來,西夏的兵權基本落入了嵬名皇族的手中。
為了進一步鞏固政權,乾順采取漢人封王的製度,大加封賞嵬名皇室以及宗室諸王。在罷免了仁多保忠之後,乾順封皇弟察哥為晉王,執掌兵權。封宗室仁忠為濮王,封仁禮為舒王。察哥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濮王和舒王則通曉漢、蕃兩種文字,才華橫溢。他們都成了乾順的得力助手。
乾順十分熱衷漢文化。在鞏固內政之時,采納了漢官禦史中丞薛元禮的建議,在蕃學之外,設立“國學”,選派皇親貴族子弟300人學習。
興漢學,在當時遭到了一部分西夏貴族的反對。其中黨項人禦史大夫謀寧克任上疏說:“吾朝立國西陲,射獵為務。今國中養賢重學,兵政日弛。”他提醒乾順要“既隆文治,尤修武備,毋徒慕好士之虛名,而忘禦邊之實務”,然而這些並沒有被乾順采納。乾順將漢學定為國學的做法,表明了他提倡儒學,推廣中原文化的決心。
相時而動,擴充領土
崇宗乾順對遼國的政策,開始時為依附遼國。貞觀四年(1104),遼國天祚帝將宗室之女南仙封為成安公主,嫁給乾順為後,兩國的關係因聯姻而更加緊密。
元德四年(1122)初,金兵圍攻遼國西京(今山西大同市),乾順派兵5000援遼。然而,當夏軍還在行進途中,西京已經被金國攻破,天祚帝逃亡陰山。五月,乾順派大將李良輔率兵3萬援助遼國,在天德軍(位於今內蒙古)擊敗金軍。六月,李良輔兵敗。第二年,乾順再次發兵援遼,被金軍阻擊。不久,乾順派使者邀天祚帝來西夏。天祚帝應允,並封乾順為夏國皇帝。金國聞訊後,派使者出使西夏,以割地作為酬勞,要求乾順扣留天祚帝。
在金國的誘惑下,乾順更改策略。元德六年(1124)正月,乾順向金國稱臣。金國將原屬遼國的下寨以北、陰山以南,吐祿泊以西的土地割讓給西夏。西夏在兩國交兵之際,漁翁得利。從此大肆擴張領土,貪心愈來愈大。同年,夏出兵攻擊北宋豐、麟二州。元德七年(1125),攻占天德、雲內(位於今內蒙古)兩軍及五州八館等地。夏軍勢如破竹,不久,又攻破麟州建寧寨和平夏城懷德軍。
西夏的壯大、崛起,是金國不希望看到的。於是,趁西夏大肆掠奪宋境國土之時,金派兵突襲並占據了天德、雲內等地。乾順不滿,派使者詢問。金國不願歸還領土,遂將侵略來的宋境陝西北部割給西夏作為補償。
從此,乾順與金、宋常派使節互訪,又趁兩國交戰之際爭池掠地,納叛招降。
不久,宋朝環慶路統製慕洧投降西夏,夏兵占據了樂州(今青海樂都)、西寧州(今青海西寧)。次年,金國按西夏的請求,割讓積石軍(今青海貴德)、廓州。大德五年(1139)三月,夏兵攻占金府州(今陝西府穀)。同年六月,乾順去世。其子仁孝繼位,是為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