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初,考古工作者采用先進的精密磁測(GPM)技術,對明孝陵2萬多平方米的地域進行探測。主持這項探陵工作的負責人介紹說,他們采用精密磁測技術,最初以明樓為中心布置測網。A測網自明樓北的石坎起,直達寶頂頂部。之所以這樣布網是因為多數曆代帝王陵寢分布的規律是:神道、墓道、寢宮都是在一條直線上。探測結果發現這條中軸線上沒有想像中的地下構築物。接下來,他們又沿中軸線東側設了B測網,由於發現了異常向東南延伸的磁導信號,大家方覺“柳暗花明又一村”,增設東南C測網,結果找到了寶城內明孝陵地宮的中心位置,確定朱元璋的地下玄宮就在紫金山南麓玩珠峰地下數十米深處,且保存完好,從未被盜掘過,並首次探明玄宮基本布局。其規模龐大,構造複雜,僅一個甬道就超過120米,這在全國所發現的陵墓中是罕見的。在探測過程中,專家在享殿基址以東,又發現了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地下配殿。這座配殿坐東朝西,長70多米,寬約10米,占地麵積700多平方米。配殿當心門前砌造石構門道,四周有磚質散水和道路,整幢建築位於一高大的人工夯築台基上,體積龐大,氣勢雄偉。地層內還出土大量殿宇黃色琉璃構件和明代青花瓷片。經勘探證實,配殿基址上64個巨大柱礎和磉礅、柱洞還埋在地下。該配殿的發現,填補了明孝陵宮內建築形式、布局、風格、用材等方麵的空白。
通過科學考察,現在基本確認朱元璋就葬在獨龍阜下數十米處,而且這座地下宮殿保存完好,排除了過去流傳的地宮被盜之說。但是,中國古代盜墓賊的手段有時似乎比現代科技高明,高科技也有與人開玩笑的時候,因此,最準確的答案,還有待於將來對明孝陵的正式考古發掘的結果。在這之前,朱元璋是否葬在獨龍阜仍是一個初步確定但待證實的謎。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孝陵墓道的入口在哪裏?墓道彎曲的原因是什麼?
對明太祖孝陵的墓道入口也有不同的猜測,有的說在皇宮底下,有的說在南京城牆下麵,還有的說下葬之後,墓道口已經被徹底封死,建墓和送葬的人都一並埋在下麵。還有說法是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與清軍在孝陵一代連連激戰,墓道口被太平軍攻城時給炸毀了。長期以來考古學家圍繞孝陵進行細心考證,發現墓道口在城牆下的說法比較可信。在2004年的勘探過程中,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猜測。
據考古工作負責人介紹,在對明樓中軸線以北的測網資料分析中,並無連續的通道狀異常,相反以東拐向東南的線狀異常。為此,專家用氦光泵磁力儀進行跟蹤,結果顯示這種隧道狀構築物的異常是連續的,長度達到120米,而且具有一定寬度,內徑為5到6米。同時判斷,該隧道狀構築物的入口之一位於明樓東側的寶城城牆之下。通過對異常量級、形式等多種因素比較,在C測網中還出現了含有磚質材料的特征,但在A、B測網則很難看出有磚質材料的特征。按C測網給出的異常位置,經地表調查,在相應的寶城城牆上可看到兩處明顯的張性破裂的裂口和下沉錯位,由此推測這裏很可能就是隧道狀構築物即地下宮殿的入口之一。
明孝陵與曆代帝王陵寢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之一就是墓道彎曲不直。這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