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慈禧太後定東陵之謎(2)(3 / 3)

原來,這座徐公館始建於1931年,占地560平方米,為兩層木質建築,有一地下室。從上世紀30年代到解放前一直是國民黨陸軍上將徐源泉家人的居住地。1927年,41歲的徐源泉被任命為國民黨第六集團軍總司令。1928年7月,他放任部屬孫殿英盜挖清東陵,並接受東陵大盜孫殿英的賄賂,將部分受賄所得的清東陵財寶轉移,據為己有。徐源泉1949年逃到台灣,1960年在台北病死。徐源泉到底將清東陵的財寶藏於何處,還是他一直就帶在身邊?這一切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

定東陵被盜引出的怪事

1928年,孫殿英的士兵進入慈禧地宮後,遇到了一件怪事:原來,孫殿英為了找到清東陵各位帝後陵墓的入口,使用了威力巨大的炸藥,結果大部分帝後的棺槨被炸藥爆炸後產生的巨大震動損毀了,而唯獨慈禧的棺槨安然無恙,以至於當孫殿英的十多名士兵前去盜取慈禧棺槨中的寶貝時,居然是刀砍斧劈了半天才得逞。這就奇怪了,難道慈禧棺木是石棺、鐵棺或者銅棺?可事實是,慈禧的棺槨就是木棺,那麼這個木棺為什麼會這麼堅硬呢?原來,慈禧棺木是用一種極為名貴的金絲楠木製成,它們產自西南原始密林,質地細膩、清香馥鬱,可曆時百年而不朽爛。棺槨表麵漆有四十九道金漆,漆完後,還用藏文書寫四天王經咒,以佑護亡靈。此外,慈禧的棺槨還有一層內棺,也采用紅漆滇金的方式製作。如此裏三層外三層地製作這個棺槨,自然能夠確保其有足夠的抗震動的能力,也許再發生比爆炸更大的震動,慈禧的棺槨也會安然無恙的。

棺槨能夠在爆炸聲中安然無恙固然奇怪,但肯定不會引起盜墓的匪兵們的好奇心,因為他們的心思全都集中在慈禧棺內的寶貝上。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則實實在在把盜墓的士兵嚇得半死,為什麼會這樣呢?孫殿英的士兵在劈開慈禧的棺槨後,到底碰到了什麼事情?

原來,當孫殿英的士兵撬開慈禧的棺蓋時,整個棺內如同旭日初照中的大海,光彩奪目。而躺在棺木中的慈禧如同在金光爍動的海洋之上,青絲如墨,顴額隆聳,雙目微合,麵龐如生。可是,這種景象瞬間就消失了,隻見棺中慈禧那看似鮮活的身體又如同冷水沒於沙灘一樣,忽然之間收縮塌陷下去,粉紅色的臉龐由紅變白,由白變紫,由紫變黑,微合的雙目漸漸張開,顴骨突現而出,那雙由於黴變而生有一寸多長白毛的手,隨著整個屍體的塌陷猛地收縮起來,緊閉的嘴唇在蕩動中分裂開來,兩排牙齒突然露出……

“詐屍啦!”一個士兵在神經極度緊張的巨大的心理壓力下,恍惚覺得慈禧已蹦跳起來,抓住了他的頭發,掐住了他的脖頸。他在情不自禁地大喊之後,先是一蹦老高猛地向後一仰,整個身子“撲通”一聲倒在地上昏厥過去。其他士兵聞聽這突然的一聲叫喊,一股冷氣自下而上竄入頭頂,頭發奓豎而起,“嘩”地一下向地宮出口躥蹦而去。極大的緊張使所有的人隻顧向外奔逃,雖然後來被孫殿英給製止住了,但慈禧入葬近20年而屍體不腐,確實讓人感到驚奇。那其中有怎樣的奧秘呢?

原來,慈禧屍體20年保持不腐爛,完全得益於遍布她全身以及她身體周邊的各種珠寶玉器。首先,慈禧的口中便含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這顆珠分開是兩塊,合攏起來則透出一道綠色寒光,夜間在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根據古書上的記載,夜明珠除了會發光,還能解百毒、趨吉避凶,能防腐,更是吉祥富貴的象征,所以古代的君王都以擁有夜明珠為傲。慈禧不僅口中含有一顆夜明珠,其身邊不同地方還放置有8顆夜明珠,看來,這個東西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慈禧屍身的新鮮不腐。其次,慈禧的棺槨下麵有一口“井”,這口“井”,並不是盛水的井,而是一風水“穴”位,慈禧生前曾親自來這兒點“穴”,把她最寶貴的18顆珍珠,投置“井”內,以示息壤(即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後來考古勘探表明,慈禧棺木下方確實有一股地下水脈,富含汞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能夠有效地抑製黴菌的滋生,這也許才是慈禧屍體20年不腐爛的真正原因吧!